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教育工作计划 >> 正文
20年教育局加强文明校园创建计划

到位,即教师说到位、教师跟到位、全体师生做到位。

  七、宿舍管理强化一个“共”字,突出一个“合”字,落实五项措施。

  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教师齐抓共管,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是创设一个安静、舒适、和谐、干净的宿舍文化的重要基础。新学年,我们将继续落实以下五项措施:一是继续提高班主任对宿舍管理的责任心和力度。二是继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是继续提高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四是继续加强生活教师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五是增加班主任轮流值班和午休值班制度https://
  八、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一个“思”字,突出一个“做”字,落实心理教育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心理问题出现了。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研究、思考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拟定对策,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少先队要统一安排此项工作,形成机制。

  九、家校联系强化一个“多”字,突出一个“会”字,落实“十要十不”。

  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只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多和家长沟通,将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在家的情况,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并且教师必须会和家长沟通,除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谈话把握分寸外,要做到“十要十不”。“十要”即:1、经校医诊断后提出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的,要和家长联系;2、学生带病离校回家两天的,要和家长联系;3、各种活动因不慎导致受伤的,要和家长联系;4、同学之间有意或无意造成伤害的,要和家长联系;5、屡教不改带有社会恶习性质的,要和家长联系;6、管理过程中不接受老师批评,态度野蛮的,要和家长联系;7、依据学校规定待罚款的,要和家长联系;8、该返校未及时返校的,要和家长联系;9、学习中落队严重的,要和家长联系;10、情绪不稳定、变化极大的(反常现象)要和家长联系。“十不”即:1、学生在校内发生违纪情况后,未调查清楚前不要通知家长来校;2、没处理结果不要通知家长来校;3、不按时午休、就寝不通知家长来校;4、不服从老师管理不要通知家长来校;5、同学之间不团结不要通知家长来校;6、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要通知家长来校;7、不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不要通知家长来校;8、学生表现异常不经调查不要通知家长来校;9、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通知家长将孩子带回家;10、家长休息时间不要轻易打扰(病、重大事件除外)。

  十、展示活动强化一个“趣”字,突出一个“特”字,落实全面性。

  展示活动是指“庆元旦”一次大型展示,重点组织好“庆元旦”活动展示。展示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趣味性。力求形成特色,全面开花。

  具体安排:

  一.九月份:

  1.入学前教育,制定班纪班规,成立班委会。

  2.班级文化布置(像激进榜,班干部职责,值日表,迎“教师节”“中秋节”黑板报等)。

  3.各班开展迎教师节庆祝活动。

  4.组织学生进行军训。

  5.各班每人制定新学期新打算,并且上墙。

  6.庆“国庆”书画大赛。

  十月份:

  1.“爱祖国”诗歌大赛。

  2.学生优秀作业展。

  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教育局整治教科室质量建设计划
       农村教育培训计划
       学校落实法制教育完善计划
       教育局开展政治学习安排
       农村基层干部学习计划
       教育局开展语言文字宣教计划
       做好学校新教师培训之计划
       教育局教育规划发展计划
       教育局完善均衡发展要点
       教育局改善教学水平安排
     
    体育组学习义务教育法规心得
    城市管理干部典型事迹材料
    珍爱每一天主题演讲稿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教育系…
    三区联动促进城乡发展
    有关成考的小结
    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活动…
    创新创业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整改措…
    仰望祖国国旗主题演讲稿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
    英语写作必背200句4
    英语写作必背200句3
    英语写作必背200句2
    英语写作必背200句
    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报告会
    200年人口普查方案
    200年小学德育活动
    中学200年学雷锋实施方案
    200民政局开展清明节实施方案
    200年深化殡葬改革方案
    教育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