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课时、作业量、作息时间等问题的监督管理,加大各地、各校减负工作执行情况的检查,使学生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学生对减轻课业负担的感受明显。
8、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大力推行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实行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巩固中招网上报名制度,试行中招考试网上评卷。继续深化中招体育考试制度改革。
9、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大力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广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办好第四届教育艺术节和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的政策,做好学校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在学生近视防控方面力争有新的发展。继续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搞好中小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开展科技进校园和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探索中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做好民族教育工作。
三、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均衡师资配备为重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的机遇,制订出台《郑州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标准》,启动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完成36所农村中小学的改扩建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做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食堂餐厅改造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初中的实验室建设装备工程,完成剩余70余所农村中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启动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设施配备工程,力争3年内使全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基本设施配备到位,达到部颁基本要求。着手解决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
11、努力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保持教育与城市协调发展。继续贯彻执行《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按照布局规划的要求,市区新建15所中小学。加快完善和建立工作机制,把对各县(市)、区中小学班额、生师比、入学率等主要教育发展指标的考核,纳入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逐步建立起领导责任机制、经费筹措机制,进一步调动各区规划建设中小学的积极性。建立年度市区中小学入学压力区域分布情况分析通报制度,督促和指导各区依据城市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建设的进度和规模。
12、切实加快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继续实施信息化应用标准示范区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步伐。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积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库群。着力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切实关注偏远农村学校教学需求,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13、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继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创新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大力推广并逐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支持推进郑州师专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加大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职务评聘、评优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
四、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和优化高中资源配置为重点,积极推进十五年教育普及进程
14、坚持普职协调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