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节约型园林绿化示范工程(循环经济示范样板)向全市推广。
二、整治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0、以环境建设状况为标准,对三类社区(良好、一般、较差)进行分类指导。以开展“*市容环卫杯竞赛”活动为载体,结合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决定》,把“*市容环卫杯竞赛”重心下移动到社区,从组织检查、评比、监督、表彰各环节都深入到社区,力抓社区环卫管理质量。推进二线关口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老旧住宅区环境卫生水平;实施区政府补贴“城中村”清扫保洁经费,促进物业管理进入城中村;重点整治和改善环境卫生较差的社区环境,把环境卫生差的内街小巷全部纳入市政道路清扫范围。
11、巩固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协助完成二线“插花地”8个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配合市城管局按照10%的比例,对已达标城中村(社区)进行抽查复检;积极推动在达标村中引入规范的物业管理,年底前,达标村的物业化管理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12、综合整治社区基础设施。一是协助市城管局对已承担市政道路功能的小区道路进行接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和改造。二是设法解决市政道路、城中村和社区“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三是整治社区非市政道路病害,改善社区居民通行条件。四是加强非市政道路沙井盖管理,及时更换损坏、丢失的非市政道路沙井盖,保障社区居民通行安全。
13、推进正本清源行动、开展排水达标小区创建,整治社区水环境。纠正排水用户错接乱排,实施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和排水达标小区的创建工作,力争完成10个城中村的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实现全区30%的小区排水达标。
三、整治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14、巩固“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绿色城区建设。一是整治辖区黄土裸露,加强城市绿地保护,结合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尽可能创造条件扩大绿化用地,优化人居环境。二是打造“公园之城”。继续开展“园林式花园式达标单位”创建活动,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协助市城管局加快推进罗芳、银湖山、布心山等市政公园筹建工作,20*年内每个街道办要完成社区公园1个。三是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风景林建设,20*年计划营造生态风景林95公顷。四是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推广种植生长快、绿化效果好的乡土树种和乡土花木,有条件地引进新品种,20*年种植市花簕杜鹃10万株。五是严格保护植物资源,积极开展植物病虫害的疫情监控和灭杀活动,重点关注和防控林地植物杀手薇甘菊危害,控制生物侵害,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六是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七是在执行国家“四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控制规定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重点查处一级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
15、进一步加强三防体系建设,确保三防安全。一是树立“防大汛、抗大旱、防大风、抢大险”的思想,未雨绸缪,重点抓好水库、河道安全度汛,洪涝、地质灾害和台风的防御。二是按照《*区三防抢险救灾预案》,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确保全区上下三防工作责任落实、政令畅通。三是完善三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并充分利用市国房局、市气象局、市三防办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三防信息对称。四是建立区数字化远程联网监控系统,加强对河道、水库、易滑坡体及易涝点的防汛管理,实现对河道、水库水位、危险边坡等实时监控,并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和现代化的三防通信系统,提高三防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