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后勤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支持。非凡是由此引发的部分后勤工作人员思想的不稳定性,成为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在改革操作上简单化,造成后勤治理和服务分家后关系不顺,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积极性。
3.后勤服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漠,致使未来发展思路不明确,缺乏改革的信心。
4.后勤服务人员观念上的行政惯性还较强。往往从行政治理的方式角度看问题,学习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致使后勤服务部门的市场化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市场型运作上还缺乏比较成功的战略模式。
5.配套政策的滞后性影响了改革进程。后勤部门在改革中面临着诸如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与机关建立结算制度、国有资产的划拨与占用等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但现有政策对此并不明确,非凡是对国有资产的产权、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或可参照的理想方案,从而延缓了服务机构法人主体的落实。
由上可见,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
三、改革步骤
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按兵不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改革的进程,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从战略角度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体制分开。即将机关后勤行政治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合理分离,根据各自特点和职能要求构筑新的治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运行。非凡是在服务上要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原则,确保机关后勤单位法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组织后勤服务单位的服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发挥市场对机关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二阶段,促进机制转变。主要内容,1、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2、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治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治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人员和分配制度改革;3、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服务经营结构,积极拓展服务经营领域,推进服务联合,扩大服务的规模效益;4、是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推进后勤服务机构的转制步伐,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
第三阶段,完善市场条件。培育机关服务消费市场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在形成机关行政主体和后勤服务门市场法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并最终形成机关后勤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市场。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监管机关后勤服务市场,调整、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利用政府采购方式制定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大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为机关后勤服务部么走向社会、社会企业进入机关奠定基础,形成两个服务主体的公平竞争格局,从而强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所以,近期改革的重点是在稳定现有的机关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扶持性的政策措施,“扶上马送一程”。
四、发展战略
从未来着眼,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就是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但究竟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探索阶段,因此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