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物价工作计划 >> 正文
市物价局总结及初步打算

格监管,涨价项目出台得到较好控制
    1、从紧控制涨价项目出台。今年4-6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5.5%、6.5%、6.0%,连续3个月同比累计已超过国家发改委规定的4%的控制线。为保证我市市场价格稳定,我局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市场价格走势,明确从7月至11月底对各类提价项目一律暂停出台,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市场价格管理,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对拟出台提价项目的部门和企业,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2、做好农民拆迁安置房的价格管理,确保市政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民拆迁安置房的价格管理工作,先后对九家开发企业申报的20.8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价格进行了审核把关,对开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及时疏导,从而确保了市政府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
    3、做好商品房价格调查、规范、制定工作。今年二月,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我局对市区商品房价格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六大客观因素,形成了“关于我市商品房价格有关情况的汇报”,报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审阅后,获得了充分肯定。市政府领导在有关会议上说:物价局对商品房价格管理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商品房价格上涨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适当引导,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4、做好农本调查和农资价格管理工作。我们对各农本调查点逐个进行了走访,根据省局要求,细化调查纲目,并对调查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了农本调查质量。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度上涨,我们按上级要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在新闻媒体公布了干预的品种和价格水平,对生产企业上门进行政策提醒,从而确保了干预措施的落实。
    5、做好两会提案的答复工作。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出涉及价格管理的提案三件。为做好提案的答复工作,我们对提案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餐饮企业明码标价工作的通知》,召开了提案情况说明会,圆满完成了提案答复工作,获得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促进经济环境改善。
    1、开展收费许可证年审工作。采取送验和上门验审二种方法,按系统分期分批审验,根据统一要求,今年四月,对全市56个系统518个单位进行收费许可证年审,年审收入70.3万元,圆满地完成了财政下达的年审任务。
    今年收费验审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以下2个特点:一是注重验审质量。把收费验审作为价格管理的延伸、日常监督检查的一部分,严把验审质量关;二是突出验审主题。在要求执收单位严格执行规定收费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防范和制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2、规范建设收费行为。按照市审批中心的要求,为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要求对建设性收费进行专项清理。清理原则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低限收费,服务性收费按市场最低标准收取,并在市审批服务中心予以公示,特别是评估收费试行市场招标制度。通过清理整顿,规范了建设收费项目,使建设收费标准高、弹性大的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员先进性教育方案物价
       物价局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组成员活…
       县物价局创建文明单位方案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稳定物价
       推进物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信访制度物价局
       物价局优化价格环境计划
       物价局改进价格服务计划
       物价局文明创新发展计划
       物价局加强价格监测发展计划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
    有感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四
    乡镇医院药剂科汇报
    农业局畜牧水产发展意见
    移动电话工程竣工讲话
    镇计生科学发展观发言
    08—08学开学典礼讲话稿
    树立服务意识作风建设读书会发言…
    学校学年德育发展意见
    做好稳控物价工作意见
    物价局实行网络问政工作意见
    物价局年终工作计划
    稳定物价保障管理意见
    县物价局人员工作总结
    物价局民生服务交流材料
    物价局实践惠农政策交流材料
    物价局价格监督交流材料
    物价局服务水平总结材料
    物价局四五普法先进个人材料
    物价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