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司法工作计划 >> 正文
天祝县司法局开展党务公开方案

天祝县司法局关于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天祝县司法局
关于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民主监督,加强党在司法行政系统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全县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根据县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党务公开的安排意见》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党务公开实施方案。
一、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在司法行政系统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增加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司法行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党务公开工作原则
(一)服务发展原则。紧紧围绕我市司法行政改革与发展,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依法依纪原则。按照党章、党内法规的要求,在不违反宪法、法律的前提下,依法依纪进行公开。
(三)真实公正原则。尊重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内容真实可信。
(四)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方便群众知情参与,讲求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五)积极稳妥原则。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又科学安排、有序推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扩展深化,加强制度建设,实行长效管理。
三、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全局和中心工作。主要是关于司法行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重大决策、决定,党组织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及进展情况,涉及党员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等。
(二)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局支部学习计划、机关学习制度及落实情况,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和制度、措施建立落实情况,党建活动安排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汇报情况,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之间谈心、帮教活动情况,党员干部考察、学习培训情况等。
(三)组织建设。主要是局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和履行职责情况,民主生活会召开及整改情况,党组织选举和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党费收缴、管理情况,干部推荐、考察、选拔、使用情况,发展党员情况,评优选先情况等。
(四)作风建设。主要是贯彻“两个务必”和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廉洁自律规定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维护群众利益情况,机关内部考核管理情况等。机关内部考核管理情况包括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干部职工福利待遇落实、工作出勤情况等。同时,涉及有收费项目的律师和公证等部门要对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收费支出等情况予以公开,便于党员群众监督。
(五)制度建设。主要是党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重要工作制度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等。包括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督查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六)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务。
四、党务公开形式
党务公开分党,人向党员公开和党外向群众公开两个层面。要本着“规范、实用、明了、方便、节俭”和便于党员群众监督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内容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开展遵章守纪廉洁司法主题教育活…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
       司法局法治理念教育方案
       办事处09年司法行政计划
       司法行政思路
       司法局计划
       乡司法所创建文明单位规划
       乡司法所第一季度安排
       全省司法行政基层要点
       县司法局十一五规划期间主要指标
     
    半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总结
    检察院党组创建申报材料
    有关青春的演讲材料
    庆祝老人节重阳节敬老日座谈会发…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电信个人事迹材料
    医务人员先进事迹演讲永不放弃
    学校门卫制度
    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材料
    镇安监站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
    县司法局抓班子带队伍经验材
    县司法局创县级文明单位申报
    县司法局整改措施
    县司法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县司法局促和谐保稳定工作方
    县司法局基层司法所规则
    县司法局民间纠纷集中排查调
    县司法局十一五规划目标
    县司法局五五普法规划
    县司法所度计划
    司法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