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决定今年继续开发水上垂钓、跑马等参与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景点内涵,也带动了一批为其打工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2、通过服务旅游商品开发富民。旅游商品的原材料,特别是旅游农副产品的原材料,离不开农民的生产和提供。广大农民可通过为旅游农副产品生产原材料增加收入。如我县的蚕桑就是一例。通过县里多年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全县现有桑园3万多亩,人均占用桑园面积0.4亩,通过为华盛集团等企业提供蚕茧原料,去年就为全县近 万茧农人均增加收入120余元。另外,我县的金星工艺总厂、民间工艺厂、二轻旅游产品开发中心等3家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绝大部分的原材料也来之于县内农民。
3、通过服务生态观光农业富民。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需要农民去种植、去管理。农民通过服务生态观光农业可增加收入。如我县余家山(或五里生态农业观光区)开发的果木基地达到300亩左右,向当地招聘的农民工达到近百人,或举屯溪国家农业开发区一例,这些农民即可通过出租土地收益,又可通过服务基地而取得工资收入,比单纯种田增收不少;另外,农民也可利用自己具有观赏性的果园、茶园,再配以相应的辅助设施,如茶亭等,建成自己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我县“深冲茶文化园”项目就是以这种思路在进行开发。
4、通过参与旅游配套第三产业开发富民。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带动旅游要素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农村富余人员也可通过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而增加收入。如我县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各类宾馆、饭店、餐馆100多家,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350多户,参与旅游运输的个体户200多家,旅游业为全社会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这让当地农民极大地分享了发展旅游的成果,从中收益致富。
四、借旅游开发兴城
实施“旅游崛起”战略,加快构建和谐黄山,建设一个富有现代城市气息的城市至关重要,更为关键的是要借旅游开发之机,通过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引
1、增加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建议市政府每年要挤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建设,这块资金主要应用于交通、水电、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及旧城的改造和城镇的绿化。要建设旅游大市,仅有中心城区还不行,还要根据景区景点的分布,建设好相关的城镇。可以采取制定统一计划、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城镇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主要应通过大力引进外资进行。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土地开发招商中,积极向客商宣传黄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发展前景,让客商在投资房地产开发中,有意识地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综合开发;同时,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先进文化进行嫁接,做好“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文章,不断提高城镇 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文化品位,把城镇建设成为商贸、客流、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