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东部平原区大力发展小麦、玉米节水高产模式,西部丘陵、山区大力发展耐旱、抗旱型甘薯、杂交谷子、豆类等杂粮作物,继续搞好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及配套技术,着力解决玉米收获、化肥深施、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机械化问题,玉米机收面积力争达到40%以上,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力争达到260万亩。一招不失地抓好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确保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升。
(五)大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技术,做好重要季节、重点环节科技服务工作。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制定各种粮食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技术管理方案,深入开展“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市、县两级技术骨干每人至少抓一个示范点或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一个联系村。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每人要确定23个联系村,确保村村有联系技术指导人员和干部,保证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事季节技术指导畅通。农机部门要积极开展跨区机耕、机播等作业,精心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水务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灌溉指导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积极发挥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技术水平,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落到实处。
(六)全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优化电力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用电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强化执法责任落实,全面实行农资监管分片包干制和举报案件、重大案件督办制。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强化种子质量检测,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产销衔接,依法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关键农事季节,农业、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
(七)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农业病虫害防控体系,继续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加强工作调度,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提高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能力。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人工增雨和防雹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健全防洪保安和抗旱服务体系,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下大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市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实现全覆盖,减少因灾损失。
三、政策保障措施
(一)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按照“政策公开、据实核算、直补到户、阳光操作”原则,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规范运作程序,确保不折不扣把中央、省出台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放大效应,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按照国家、省统一安排部署,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完善实施预案,适时启动,保持粮价合理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思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投资方向,积极谋划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切实搞好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和粮食生产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