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重大决策的第一年,也是充满挑战、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全市各级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促三化” 抢抓机遇、打牢基础,做强产业、调优结构,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强势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把“保增长、促发展”、“增加投资、拉动消费、优化环境”作为中心任务,找准工作定位,突出重点,积极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统计保障。
(一)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关系到源头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在统计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近年来,各级统计部门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我市统计工作弱在县级,空在乡镇,差在村社(区),难在企业的状况仍没有根本好转。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着人少工作重、办公条件差、统计力量与任务矛盾突出、工作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定、基础工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特别加以关注、重视和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乡镇统计站是农业农村统计执法的主体,是加强乡镇科学决策和领导管理的重要保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乡镇综合改革中,坚持乡镇统计站为单设垂管的事业单位,人员为事业编制、管理渠道和管理方式不变。理顺乡镇统计站人员关系,按照“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处理好乡镇统计站工作人员的身份问题,即原来是公务员身份的由所在乡镇逐步消化。今后乡镇统计站招录事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评聘,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具体办法由市统计局和市人事局尽快研究并提出意见和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各级政府要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和关心统计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计工作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统计调查能力,保证基层统计工作有人抓,统计报表有人填,统计调查有人干。将统计工作的重心、人财物的投入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基层统计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县统计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加强企业统计、乡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进统计改革,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创出一条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新路子。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面、基础扎实、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要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部门和行业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将统计调查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规划项目,加大统计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建立健全统计调查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达到网络健全、程序统一、手段先进、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目标和要求。
五是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依法统计,统计数据的生产、管理、评估、发布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行使好统计监管权、信息管理权和执法检查权。加大对统计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统计调查依法依规进行。加强统计工作人员培训,规范统计从业资格管理,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强化统计人员持证从业。要进一步规范乡、村、企业、部门和行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原始统计记录和电子统计台帐。
(二)发挥决策参谋作用,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统计数据服务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