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规划,完善建成区道路、管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区出让地块详细规划,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基本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强化“三村三沿三点”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完成一批重点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切实规范建设行为。
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南北大通道建设,基本完成23省道*至320国道段改建,完成百灵北路公铁立交桥建设,全线贯通樟潭至大洲公路。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府前路西段建设,启动市民公园四期和江滨公园绿化工程,完善霞飞路、百灵北路等硬化、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启动樟潭防洪工程建设。主动对接市综合物流中心服务需求,全力推进三口畈大排渠改造、信安大道东延伸段工程、铁路专用线和园区管网等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功能配套,完成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樟潭中心小学迁建、老年活动中心、灯具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强集镇建设管理,坚持以强镇重镇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集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集镇经济,增强集镇活力。
繁荣城市经济。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源增长的新亮点。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住宿、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促进城区人气、商气集聚。引进连锁超市、星级宾馆等项目,推动专业市场建设,启动农贸城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市、区互动互补的商贸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推进浙西粮油交易中心、省储备粮库和*无水港等一批市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联创、华升、华东巨化等规模物流企业,积极引进以工业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主体,推动加工制造企业服务功能剥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推进与市综合物流中心、东港工业园区的协同发展、互动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做好房地产项目的包装和推介,积极对接东港工业园区和市综合物流中心,吸引园区(中心)企业主、职工入住新城区;研究激活新城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盘活房地产存量,提高已开发小区的入住率;推进鑫业晶典等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推出13号、14号等地块开发。加大对建筑业培育力度,引导建筑企业提升素质、加快发展。同时,要继续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优势出口产业、企业加快发展,更加重视进口工作,鼓励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扩大外贸总量,提升外贸层次,加大外资利用力度,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城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深化推进“五城联创”,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 “创卫”、“创园”工作成果,打好“创卫”攻坚战,建立城区长效保洁、保绿运行机制,加强城区主要道路、农贸市场、城中(郊)村、“六小”行业和“十乱”整治。注重城区综合管理和整治,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和单位延伸、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推进振兴中路、东迹大道示范街建设,打造城市管理亮点。加强集镇环境整治工作,改善镇容镇貌。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区的基础作用。
(三)推进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是我区最大的优势,生态化是加快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培育生态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努力构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