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积极包装推介农业项目,努力引进工商资本和市外大公司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实行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加快种子种苗等工程建设,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促使绿色安全等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促创业。围绕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着力抓好以低收入农户、下山异地脱贫户、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民创业带头人为重点的素质培训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力争全年培训2万人,其中技能培训8000人,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等,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支持农村能人开店办厂,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以“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原则,采取整体搬迁、梯度转移、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稳妥推进下山脱贫工作,重点抓好7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实现新搬迁山区农民2000人以上。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扶贫政策,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拓展增收门路,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市80%以上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人均纯收入高于省定目标。
加快建设农村设施促提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务求实效”的要求,积极开展中心镇、中心村以及规模调整村规划修编,加大经济强镇、中心镇培育力度,推进集镇建设,整治镇容镇貌,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其辐射带动力;扎实抓好特色村创建,重点推进清漾毛氏、和睦彩陶等特色文化村规划建设。完善实施黄衢南高速江郎山、峡口、廿八都互通口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复合型生态公益林,将重点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助标准从12元提高到15元,确保完成造林更新1万亩以上,新增3个省级、1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启动实施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工程,建成林区道路200公里。继续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以“两线整治”为重点,连线整片推进村庄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猪生态养殖模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农民饮用水、千里渠畅、水库除险保安、农村改厕等一批民心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面貌。推行林权登记抵押贷款,完善森林、非农建设用地等农村要素资源市场化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公路、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
(三)坚持项目推进,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投入为第一抓手,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切实增强投资拉动效应。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今年安排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4项,总投资62.9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1.99亿元,其中“310工程”51项,总投资47.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5.02亿元。要围绕上述重点项目,明确责任要求,加强要素保障,创新机制办法,抓开工、抓进度、抓完工、抓投产运行。对一批已签约招商项目以及重点续建项目,要跟踪督查,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做细做实项目前期。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广泛调动全市上下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对接省“三个千亿”工程,挖掘谋划“基础网络、惠民安康、产业提升”三个百亿工程项目,不断充实市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大向上对接力度,优化项目包装,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