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不断加强服务业发展机制建设。完善服务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制度,优先保障重大服务业项目的用地指标和信贷需求,规范服务业用地出让行为,有效破解服务业项目土地公开出让与招商选资的矛盾。加快服务业项目土地报批进度,稳妥推进土地征迁,确保按期出让并尽快动工建设。积极探索制订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实施规划,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鼓励工商企业实行主辅业分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突出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2010年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动车组列车在*办客,建好清漾毛氏祖祠,加快完成廿八都保护与旅游开发后续工程,力争全年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超10亿元。加强服务业项目督查推进力度,坚持项目进度每月定期通报制度,切实加快推进城北仓储物流中心、装饰材料综合市场、*综合物流中心一期、驰骋物流二期等重大服务业项目进度。动态完善《*市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储备库》,精心编制服务业招商项目本,梳理、包装、推出一批成熟度高、吸引力强的招商项目,当前突出抓好南方安保市场、汽车综合市场、华东木业家居市场、五星级大酒店、廿八都三星级宾馆等项目前期和对外招商工作。努力抓好服务业品牌建设。研究制订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着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旅游、餐饮、零售等方面的大型企业来江设点经营,大力扶持本地服务业企业创建品牌。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对外扩张,重点支持左邻右舍、万商控股等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实施以做大做强*总部为导向的跨地区经营战略。
3、切实抓实五大提升工程,致力建设“中国幸福乡村”。 深入开展“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工作,打造典型,示范带动,打响品牌,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实效水平。一要坚持严格政策标准,推动创建扩面提质。把握分类指导、严格标准的原则,抓紧完善新一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创建标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细则等方案,督促指导列入年度创建计划的村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的优农扶农普惠性政策作用,加大以奖代补的财政针对性政策补助力度,通过创建载体务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力争全市累计有50个左右村基本达到“中国幸福乡村”标准,其中精品示范村10个。二要坚持通过项目抓手,扎实实施“五村联创”。建设富裕乡村方面,大力发展 “1+5”为主导的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实现由单一农业向“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转变。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下山搬迁工程和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大力拓展农房、林权、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和低收入农户贴息贷款业务,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致富水平,力争全年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5%,下山搬迁1500人,新培训农民1.2万人。建设满意乡村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民生365服务站建设,年内力争完成5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速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高度重视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保等问题。建设文明乡村方面,加强农村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加快清漾、和睦等特色文化村后续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南坞杨氏宗祠申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切实做好三卿口古瓷村规划和保护工作,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继续深化殡葬改革,认真实施“春泥计划”,大力提倡农村各项文明新风,扎实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评比活动,重视家庭敬老孝道和守法社会公德,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