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效益农业,增加群众收入。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努力促进我县的基础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一是发展效益渔业,增加渔民收入。要把渔业作为事关渔民生活、渔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情,作为我县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引导帮助渔民群众改革渔具、渔法,发展高效率的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效益;继续保护渔业资源,加快海洋生态项目建设,强化海水养殖规划管理,确保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争取云澳渔港列入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推动发展渔港经济区;推进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划分海岛周边功能区块,发展休闲渔业项目,促进渔民群众收入的增长。二是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生产布局从以捕为主向捕养并举发展;捕捞方式从以拖网为主向刺钓、笼捕多作业方式相结合;养殖范围从以牡蛎为主向鱼、藻、贝多种类立体养殖发展;养殖品种从常规品种向优质高新品种发展,加快种苗的引进和培育,大力推广深水软体网箱养殖技术,努力把我县建成广东的"生态养殖基地"。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以公司带动养殖业发展,促进养殖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益。做大海洋生态食品加工,力争在引进生物工程技术、海洋食品生产、药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突破。加强信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抓好水产品加工流通,促进水产品流通增值。四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渔)业示范区,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种植蔬菜、番薯和茶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促进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发展节水喷灌,提高生产效益;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生产经营组织,提升市场竞争力。五是努力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以8个无公害生产基地为依托,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优质、效益、品牌农业发展,以著名的特色产品,大力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和经济园区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加快五个镇域特色经济区的规划建设。随着*大桥的建设,抓紧经济园区的规划建设。发挥各地特色优势,推进后宅中心镇经济区、云澳渔港经济区、深澳种养经济区、青澳旅游经济区和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区建设,以经济区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努力向上级争取政策和项目,争取金融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增强镇村发展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村容镇貌规划管理。健全村镇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县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做好《用地规划》和《后宅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中心镇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严肃处理乱搭乱建的行为,美化村容镇貌。三是加强渔、农、盐业生产的基础建设,着重推进村道、机耕路、农田、水利、盐田等设施改造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一是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保障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巩固"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争取*中学成为省一级学校。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实施教育新装备工程建设。创造条件,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科技工作,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努力加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