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启动新一轮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抓好23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全市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减少20%以上。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650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950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60%以上;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就业、致富信息。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和农家乐旅游,来料加工业覆盖全市60%的行政村,培育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各1个。深化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建成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继续落实移民后扶政策。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开工建设城西脱贫小区,做好城东脱贫小区项目前期。全年完成建房8万平方米,实现生态移民940户3700人,整村搬迁人数占50%以上。实施旧村改造26个,农村危旧房改造5034户以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完成路基183公里、路面119公里,实现35个行政村道路通车;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前期,硬化村坊道路100个村。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强丽龙高速、54省道及通景公路沿线村庄的连片整治,创建农村新社区1个、新农村示范村2个,农村环境整治村48个。实施“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解决70个村3.77万人饮用水困难;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疏浚河道34公里,河沟11.3公里,建设活水进村示范点5个;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村190个。
(四)以突出功能完善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建设“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为方向,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功能,打造精品,彰显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一街两岸三山四园五路”建设,完成中山东路东段、后沙路北段、华楼街东段(*大道至环城东路)、一村北山路(东茶路以西)、公园南路、龙翔路北段等道路工程建设,新增城市道路8公里,基本形成“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格局,建成区面积达到12 平方公里。实施水利西进工程和江滨南路西段改造,完成堤防景观建设4.4公里。实施岩樟溪饮用水引水工程,加快南大洋水厂扩容。开工建设110kv芳野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继续加快中心镇、建制镇建设。
——丰富城市内涵。实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区域性中心市场建设,完成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检测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启动浙闽赣边际交通物流中心建设,完成公路养护中心主体工程、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基础工程,争取开工客运站迁建项目。建成人民公园广场并投入使用,图书馆、文化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结顶,完成青瓷博物馆、华严塔、欧冶子公园建设和大师园主体工程,提升改造杏园,启动龙渊公园、香菇博物馆、食用菌加工冷藏中心、黑木耳菌种中心建设,完成浙大主题公园项目前期。
——深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启动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建立“两违”源头管理机制,遏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新增红绿灯3处、停车场2处、停车泊位800个,治理乱停车行为,清理占道经营行为和规范三轮车营运,有效改善交通状况。继续实施“小巷工程”,改造、硬化10条背街小巷,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提高城市保洁水平。推行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三房合一”集中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二期选址;加快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新增廉租房配租对象50户。分类分批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
——完善交通网络。开工建设龙庆高速公路*段,加快龙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