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民政系统充分发挥民政工作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落实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民政事业整体水平新跨越。
一、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围绕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完善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其它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常补最高提到300元,非常补最高提到220元,农村最高提到110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细则》,将常补和非常补对象进行了重新划分。用四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乡低保对象大清理整顿,清理出低保7426户24973人。截止去年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1万人,城乡人均月补差分别达到159.8元和68.5元。二是“三院”建设进展顺利。去年,我市新建、改建和扩建39个项目,新增床位数4624张,总投入达4300万元,其中区福利中心、县福利中心、县福利中心都为新建项目,部分项目已竣工。全市积极开展了五星级敬老院评比工作,敬老院外部环境和管理水平较去年比都有了较大提高。五保人员的供养标准全面达到民生工程要求,乐安县和县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160和1960元/年/人。三是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比例大幅提高。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救助比例都达到了100%;金溪、、县城乡低保常补对象救助比例达到了100%;区和南丰县将城市低保对象年封顶线分别提高到了8万元和6万元。积极试点,、金溪初步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同步结算机制。金溪、宜黄、等县区为低保对象设立了精神病人定点医院定点救助。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17万余人次,资金使用率分别达到95%以上。四是临时救助实现了“救急救难”。市、县(区)相继出台了临时救助制度,确定了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年,省、市、县配套到位临时救助资金461万,累计救助临时救助对象1735人,发放资金161.3万元。五是减灾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基本完成减灾工作的移交,正积极筹备减灾机构。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全面总结金溪县金山社区经验。加强灾害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灾害应急预案,高标准完成三十年灾情数据库建立任务,灾情信息员网络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建立因灾死亡人员抚慰金制度,落实了死者家属每人5000元标准的抚慰政策。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纳入全市民生工程,投入资金829万元,改造危房539户。全面完成倒房567户恢复重建任务,下拨倒房重建资金270万元。
(二)围绕社会福利,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慈善事业生机蓬勃。10月19日,市慈善总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书记、市长及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亲自担任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会长,发展首批会员60名,筹集慈善基金208万元。12月6日, 慈善爱心超市举行揭牌仪式,接受捐赠款物139600元。省人大副主任、市委书记、市长及省厅领导均参加了仪式。包装了五个慈善项目,首次在上海商会年会上进行募捐,已意向募捐30万元。全面启动“慈善一日捐”活动,我市慈善氛围日益形成。二是福利彩票发行成绩斐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