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五是强化临时救助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在保证低保边缘群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切实保证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六是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建设,探索加强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慈善市场化劝募机制,市大型商场、超市、影剧院、银行等窗口单位开辟电脑募捐点80100个,充分发挥好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
5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一是开展“康苗”行动。使我市45名脑瘫、智障儿童得到不同水平的康复;二是投入12万元,为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入提供服药;对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住院;三是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发放工作。投资20万元,捐赠残疾人轮椅车200辆,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000件;四是与相关部门合作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城镇残疾人200人,农村实用技术1000人;五是协助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全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入学工作,使之达到95%申请国彩助学项目资金,使特教学校70名残疾学生得到生活资助。认真做好年残疾考生高等院校的录取工作;六是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100%完成区、镇、处、场残联的组织机构建设;完成80%村(社区)残协组织机构建设;七是选拔、培训一批残疾人艺术人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各类残疾人文艺汇演和体育项目竞赛。
(二)夯基础。
1完善在建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认真抓好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建立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民生服务工程,力争在年初投入使用。
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笼子,2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争取纳入一批。重点争取养老服务建设项目、殡仪设施建设项目、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救灾贮藏设施建设项目。争取纳入市政府扩大内需的项目规划。资金上支持,税费上减免。争取及早申报、及早立项、及早建设,努力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二是抓紧建设一批。着力抓好市光荣院综合服务楼、儿童福利院、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市救灾贮藏中心建设项目,让更多优抚老人、孤儿和残疾人得到关爱,让我市救灾工作贮藏得力,救灾有序。
(三)促改革。
1进一步推进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体制创新。一是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准备并扎实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全市328个行政村一次性选举胜利;二是创新难点村治理途径。全省率先完成治理工作任务;三是创新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乡村社区管理的新举措,申报成立6个集镇社区,指导进行社区换届选举。
2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创新登记管理机关体制。争取市政府同意。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三是创新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形式。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对非法民间组织的打击力度,巩固社会组织“小金库”治理效果;四是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式。依照“监督管理与培育发展偏重”方针,重点培育和发展与我市“一区两带三极”相关、与社区服务有关的社会组织35家,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进一步推进民政公共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创新行政区划工作。依法稳妥的做好相关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配合市政府做好棉花原种场体制改革工作;二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推进8个村整村扶贫连片开发战略,培训转移劳动力300人,科技培训1500人,帮扶困难群众1500人,实现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