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泥石流的发生,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
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城镇地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烟尘排
放及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达到国家标准,主要城镇地区实现园林化。确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30年,*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目标(20*—20*)
到20*年,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水源保护区水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主要奋斗目标是: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
增加林地面积14967.6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增加林地面积83*.08公顷,封山育林增加林地面积5333.3公顷,飞播造林增加林地面积
1333.3公顷,更新、新植改造林带280公里,基本农田区全部实现林网化,林网完好率达到95%以上。治理沙荒地1333.3公顷,部分森林
得到有效的抚育;自然保护区增加666.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干鲜果品产量达到7500万公斤,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
下,防治率达到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病虫检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城镇绿地面积由883公顷增加到1033公顷,绿化覆盖率由40.1%增加到42%,人均公共绿地由9.0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绿地率为36.7%,
新增城市隔离片林133公顷,拆房建绿增加绿地9公顷。集中力量治理22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小流域,治理标准达到全国“
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验收标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使*区山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由规划治理
前的950吨/平方公里.年减少到250吨/平方公里.年。
通过修建各种工程措施,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区(小流域)的缓洪拦沙效果达到70%以上,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达到可抵御20年一遇4小时
暴雨,一般设施防洪标准达到可抵御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80%以上的治理面积达到部颁标准,泥石流得到基本控制。
发展平原节水灌溉面积3333.3公顷,挖排水沟20公里;发展山区6666.7公顷山区散生果树和山地农田果园配套节水灌溉设备;年处理猪
鸡粪便理能力达到50%,加工有机肥能力达到30%。
针对*区山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力争用五年时间,逐步实现集中供水,重点解决贫困地区人生活用水问题。首先在*乡、*
乡、*镇、*镇搞试点,然后在山区其它乡镇推行,达到山区全部实现集中供水的目标。
2、中期目标(20*—2*0)
新增林地8333.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5%以上。新植、更新林带400公里,建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农田防护林网体系。风沙危害得到彻
底治理;自然保护区增加林地666.7公顷;水源涵养林体系基本建成;干鲜果总产量达到1亿公斤。林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巩固和完善
近期治理成果,继续治理14个小流域,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9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彻底治理,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
还林还草,山区、丘陵区的生产建设项目做到水土保持方案率和审批率达100%。山洪泥石流得到综合防治,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或
二级水体标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