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环保工作计划 >> 正文
环保局总结及计划

的无序增长,2009年1-9月份与2007年同期相比原煤消耗量减少1.2万吨,降幅47%,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提升(见图1-1)。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总量减排指标任务。××区污水处理厂和××忠旺集团污水厂扩建工程结束实现中水回用后,××区化学需氧量将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消减。
  二是地表水环境整治取得初步进展。环保××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印发××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规划的通知》(××政办发【2008】37号)要求,经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区地表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极推进××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区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由省厅代建,主体工程总投资为3200万元,于2008年8月29日开始破土动工,2009年6月30日试水调试成功,2009年9月28日由省厅在开原组织各相关地方政府进行了集体移交。污水收集范围为芳烃基地内工业污水、××区部分生活污水。积极开展污水干管截流和污水泵站建设工程。长期以来,新开河已成为××区生活污水排放沟,作为污水厂配套工程的污水干管截流和污水泵站建设工程,沿新开河南岸铺设一条污水截流干管,将排入新开河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全部截入污水厂进行处理,配套管网全长14.5km。目前,经一路泵站、西沟泵站和粗格栅污水提升泵站基本建成。待××路至新华路之间新开河干管截流完成后将初步解决××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除羽毛沟地区生活生产废水仍处于直排状态外)。新开河整治工作取得进展。2008年底至2009年,投资650万元对新开河××区段7000延长米进行清淤,清淤土方7万余立方米。下一步将进行生态恢复和沿岸护坡绿化,逐步恢复沿岸生态环境。实行河长制的三条河流部分断面污染还很严重。分局08--09年连续两年对实行“河长”制的新开河、前进河、石场峪河三条河流进行了采样监测并进行水质对比。其中:(1)新开河上游腰乐桥水质cod为186mg/l,下游孤榆树桥水质cod为144mg/l,新开河目前水质较2008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有大幅度降低,但是仍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40 mg/l的4倍以上,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严重,没有任何使用功能。(2)前进河cod浓度小于10 mg/l,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5 mg/l,水质基本没有受到污染。(3)石场峪河上游孟家房段cod为14mg/l,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5 mg/l;下游辽化电厂桥位置cod为68mg/l,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40 mg/l,石场峪河流经村庄和沿岸企业向河道排污造成河水污染加剧。
  表1:××区实行“河长”制河流cod指标变化对比表
  序号
  河流名称
  采样地点
  cod指标(mg/l)
  结论
  2008年
  2009年
  1
  新开河
  上游
  443
  186
  污染降低
  但仍很严重
  下游
  387
  144
  2
  前进河
  上游
  <10
  13
  为ⅱ类水体
  基本没有污染
  下游
  <10
  <10
  3
  石场峪河
  上游
  42
  14
  上游污染减轻
  下游超ⅴ类水体
  三是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收到实效。为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对3.1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环保局深化服务教育计划
       环保局把好三关治污减排促发展计…
       环保系统纪检监察要点
       乡镇推行环保旅游型城镇发展计划
       环保要点
       县环保局二〇〇八年计划
       安全环保计划
       市环保局党建计划
       环保局计划
       市环保局计划
     
    人口和计划生育总结暨思路
    城镇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安全工…
    稽查局年度工作计划
    市领导和院士专家大会讲话
    人事局争议处理规定
    机关门卫管理制度
    执政为民好纪委书记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环保局投身联创国庆60周年演讲稿
    全省渔业要点
    环保局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环保局狠抓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环保重点项目细化实施意见
    环保局半年工作计划
    环保执法宣教管理工作计划
    社保局年度工作总结
    十五环保年度工作总结
    市环保中期工作大会讲话
    县环保局年度安全月活动总结
    环保部门单位总结
    环保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