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配套建设等重点项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同时,进一步强化限期治理,将超标和超容量的企业纳入限期治理。进一步完善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做好项目减排基础材料收集、整理、技术核算等工作,确保新增削减量得到核定认可。
二是突出推进生态市建设。要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确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完善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完成生态市建设责任体系建设,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按照职责分工、条块结合的原则,强化县(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责任,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生态市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充分借鉴创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等工作推动机制,形成一套更加符合我市生态市建设的长效工作推动机制,促进重点难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同时,要全力推进2010年重点工作和项目的落实,确保2010年生态市建设阶段目标的实现。
三是突出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服务。全面加强建设项目审批标准体系、项目建设监管体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体系和项目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核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重大产业化项目跟踪服务联系制”、“环保审批绿色通道”等相关程序和制度,形成制度约束行为、制度管理项目的全新局面。提升服务水平。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效能,为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严格依法办事。要坚持“一个底线”,不能有未批先建、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等现象发生,对于违法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与要求,项目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不能超过总量控制要求和环境容量指标,不能影响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
四是突出加强“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要着眼当前、谋划未来,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编制工作要着眼环保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同时,要充分应用重点环保科研课题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深化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解决环境保护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巩固既有成果,逐步提高环境质量。与此同时,规划编制要切合民生需要和群众期望,要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议,对规划的目标指标、任务措施等进行可达性分析,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夯实四个基础,全面提升环保工作科技化、数字化、制度化水平
一是以“三中心”建设为载体,全面夯实环境管理科技化基础。要认真推进环保管理科技化、信息化,加快环保信息中心、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和攀西环境监测中心的建设。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远程监控、对重点地区的环境信息进行监察采集,建成环保信息系统。通过建设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全天候环境监察机制,提高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完成攀西环境监测中心发展规划的编制、评审及立项工作,按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建设,形成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和能力,全面提升市环境监测站的实力和水平,为实现把市环境监测站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一流的地市级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的目标奠定基础,全面强化环保工作科技支撑。
二是以企业管理数据库为平台,全面夯实环境管理数字化基础。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库,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以及涉及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安全的企业的环境管理信息纳入数据库。将重点企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