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高新企业技术开发区,已有很多医药企业,在体制创新、产业重组、技术辐射、产品联动诸方面,尚没有体现集群优势。在依托高新区现有骨干企业,对周边地区医药产业土地资源的整合不到位。缺乏引进国际和国内战略资本,尽快融入国际医药产业分工体系的能力不足。对如何成为国内重要的医药技术研发、新医药成果转化和医药终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政策支持还不到位。
6、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市化学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以原料药为主,多为初加工产品和老产品,技术含量低,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制剂工业比较薄弱,新剂型制剂品种少,缺乏名牌制剂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中药工业现代化比重偏低,产业个体规模和群体规模不足。生物农兽药 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根据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和实际,确立“十一五”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药产业和循环经济两大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瞄准构建全国药品加工制造基地和中国药品会展交流中心两大目标,发挥京津冀都市圈、医药产业基础、医药专业人才荟萃和流通区位四大优势,组织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生物制药、生物农兽药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医药工业园区、药博园、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医药教学科研基地和医药关联产业助推等六大重点工程,处理好医药高速发展中的内部与外部、政府与企业、生产与流通服务、创新与仿制、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六大关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建设,在省委、省政府支持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调动全市各界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把建设成为影响和带动全省和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的医药强市。
(二)发展目标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跨越式地提高药业的功能和地位,用五年的时间,把建设成为具有中国药业发展特色的绿色医药加工制造基地、医药流通及信息中心、医药研发教育中心、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国内极具竞争力,并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药都”。
总量目标
年,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 700亿元,利税50亿元。
创新指标
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开发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新产品100种以上,其中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3-5个。
企业规模指标
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发展到3--5家。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发展到4家。
节能减排指标
到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0%、18%、15.5%。
三、发展重点
(一)化学药
巩固化学原料药优势,提高化学制剂药水平。继续巩固化学原料药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并向上游医药中间体拓展;重点强化对新型制剂技术的引进吸收,推进在化学药物制剂领域的技术升级,加强化学药物制剂新剂型和新品种的开发,提高化学药物制剂的市场份额,使我市化学药物制剂的研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药物并举的产业格局。
组织实施大宗原料药关键生产技术攻关和工艺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