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s://)
2007年,全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中心,紧紧把握基层组织建设与促进农牧民增收、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与促进发展的结合点。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抓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创新工作载体,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作为、有新突破。
一、以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为抓手,深化“三级联创”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针对合并乡镇运转一年后干部间配合、工作上磨合较好,和苏木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新选拔的一批政策理论水平高、年富力强、思想解放、创新能力强、发展意识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等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重点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工作制度,用完善的制度规范苏木乡镇班子依法办事。二是转变职能。把各苏木乡镇的职能定位在促进发展、优化环境和保持稳定上,围绕发展搞服务。三是配强干部。第六次嘎查村委会换届全面完成,新当选的嘎查村委会班子成员素质高、年纪轻,带头致富能力强。在抓好素质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两推一选”等办法,抓好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和其它配套组织人员选配工作,让那些热情高、受拥护、双带能力强的干部进入嘎查村级班子,使嘎查村“两委”班子形成强强联合的新格局。四是抓好“五个好”示范嘎查村创建工作。完善“五个好”创建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细化量化创建目标,每个苏木乡镇至少抓2至5个示范典型,打造一批高标准“五个好”嘎查村党组织。
二、实施农牧民“富脑”工程,抓好干部、党员、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农牧民培训学校、各级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活化教育载体,整合培训场地、培训师资、培训内容等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培训农牧民党员和群众,各苏木乡镇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努力把广大农牧民培育成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是发挥党员队伍作用。通过深化设岗定责和党员创业、党员培带、党员成才三项工程,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树立起更多的奉献型党员。三是壮大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制定和落实农村牧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农牧民素质培训工程相对接,培养出更多的农村牧区技能型、实用型、专业型人才。四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治理和大力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锻造出更多的多能型干部。
三、创新载体,为乡村党组织搭建利民便民服务平台
一是深化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和服务型嘎查村级组织创建工作,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深入落实领办制、代办制、承诺制、办结告知制等各项制度。采取划区服务、分理服务、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群众需求。二是完善支部加扶贫协会、产业协会、支部加联户牧场运行机制,巩固和发展支部加扶贫协会、支部加产业协会、支部加联户牧场建设成果,丰富助农增收载体。在牧区抓好“家庭农场”试点建设,根据牧户居住分散街道不规整等实际,采取围宅造田,环田植树,“建一退二”即建设一亩宅田退二亩沙化耕地种植牧草等办法,建设“生态经济庄园”型“家庭农场”,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三是对已具雏形的产业协会要引导其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把握好契约治理和支部参与这两个要害环节,坚持支部牵头、规范治理、加大扶持、注重引导的原则,发挥支部在协会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纽带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