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要建基地,在生产方式上有新突破。根据各地条件和市场需求,全面推广“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农业向优势产业集中,基地向特色方向发展。大力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不断壮大露地蔬菜、设施栽培规模,力争明年新增露地蔬菜1.5万亩、设施栽培2000亩。要树品牌,在经济效益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应用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搭建营销平台,抓好农业产业化的外延扩张,推进品牌创建。要努力实施提升战略,加大包装宣传力度,加快农产品认证步伐,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争再申报一批全国名优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三)要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大建设力度。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必须因势利导、加速推进,着力形成具有肥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要建美东部副中心强带动。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目标定位,合肥未来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其中四大组团将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市人口面积第一大县,我们务必要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东部副中心这一定位,按照近期50万人口、远期100万人口的规模,全力加快城市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工贸繁荣、宜居宜业的合肥东部副中心。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除“县城思维”,树立“镇当城建”的理念,按照“三镇融合、三区协同、产城一体”的思路,主动接受市区辐射,加快融入主城发展。店埠、撮镇、桥头集镇要立足完善城市功能、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人口集聚,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快“同城化”进程。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东城新市镇要按照“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互通、优势互补”的原则,整体布局、协同推进,真正形成城依产兴、产依城强、产城一体的联动发展格局。城市建设要精细化。在城市建设中要道路建设为先,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旧城改造,强化精品意识,构筑城建亮点,力求干一个成一个,建一个美一个,努力展现靓丽的现代化新兴城市风貌。城市管理要社会化。认真总结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组织开展义务卫生大扫除、“绿化大会战”等活动,共同净化、美化、绿化家园;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建设,严格落实违法建设责任查处追究制,全力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要加速村镇振兴优布局。振兴靠什么?要兴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化、品牌化基地,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要聚人气。坚持以“土地整治”和百村规划为抓手,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缩村让地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人口集聚。要引外力。深化“营销村镇”的理念,利用土地、产业、自然资源,吸引外来资本参与城镇建设,进一步改善面貌、提升形象。要完善基础设施增功能。全面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桥头集南路、裕溪路南移线,启动实施店忠路拓宽、东风大道北段、浮槎南北路、荷花路、横大路、石塘路东段改造工程,尽快形成东部副中心道路骨架。要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沿河东路北段城市综合体等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完成10万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扩大园林绿地面积,使城区变得更美、更绿、更宜人。要积极引导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突出抓好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要围绕项目建设掀起投资热潮。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回报。因此,只要项目抓活了,肥东就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