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是推进卫生项目管理。总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项目化管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站点、中心和上级医院”的“四站式”慢性病服务链,实施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流程,变专家坐诊为专家会诊,努力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扩内涵、增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活动,严把人员资质与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深化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35-55岁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和建档率50%。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社区健康行”活动,继续深化“一坛一台”健康宣教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二次改水和改厕质量,新增二次改水受益18000人次,新增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所1500座,比例达86%以上;力争新创4个区级改厕示范村,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一镇一街一品”精品亮点培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街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力争新创省级卫生镇街2个、省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2个。
(五)推进卫生管理机制建设,着力在行业作风上求提升。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和卫生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明卫生行业。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继续加强基层单位班子建设,制定《基层干部考核管理实施细则》,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三种方式,做到组织评定与群众评议、定量评分与定性评价、奖与罚“三个结合”,对基层干部实施全程、全方位的考核管理;继续深化支部建在科室、党小组建在责任医师团队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以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典型激励为重点,继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继续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互动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利用人才、阵地等优势资源,形成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积极建设具有卫生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综合体。二是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继续在全系统深入推广“四线法”,运用药材采购监管机制、临床用药监测机制、医药费用控制机制等监管制度,切实降低群众看病费用。继续深化行业全域预警机制,加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预警,继续深化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三合理”制度,有效杜绝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继续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改革,优化工作流程,重点探索“统一对外受理,统一对外反馈,内部分工负责”的行政许可审批运行模式,提高为民服务效率。三是切实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弘扬“崇德精业、务实高效”的*卫生文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认真构建理念识别系统,在基层单位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和单位精神培育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塑造良好职业道德;认真构建视觉识别系统,从环境应用要素、办公应用要素和指示标识要素入手,统一全区预防接种门诊的视觉识别系统,创建省内一流的儿童计免工作品牌,并逐步推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识别系统的统一化;认真构建行为识别识别系统,从行为规范和服务礼仪入手,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服务流程再造,构建热心接待、精心诊治、细心访视、耐心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