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学校德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为*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做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德育机制和评估机制
(一)加强学校德育创新,落实德育为首的地位。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找准定位,真正确立德育创新的正确位置;二是把握重点,努力营造生态自然的育人环境;三是明确目标,切实提高育人实效;四是注重方法,准确把握德育发展客观规律。要重新制订《*市德育系统设计方案》,提高我市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积极破解制约学校德育的难题,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全省创新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探索*特色的区域德育工作模式。配合省教育厅开展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调研,研究解决阻碍德育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和总结我市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
(三)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加强工作规划和检查督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办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迎检准备工作,组织学校做好自评、自纠工作,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和评估机制,督促学校德育落实到位。依托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设立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奖,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和《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评估方案》,配合省教育厅开展中小学德育评估试点工作,引导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发展。
二、加强对德育课程改革和德育科研,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开展“生活的准则”、责任与感恩中学生征文活动,加强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和增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编印出版《*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
(二)加强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发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36所实验研究学校的作用,召开课程实验学校研讨会,努力探索德育课程改革之路;继续在中学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结合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在课程教育中渗透“迎亚运、学英语”和 “文明礼仪在校园”等内容。
(三)推进我市德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省德育课题及“十一五”市级德育课题、心理课题的指导工作。组织专家对德育实验研究课题的学校进行研讨,确立我市一批德育研究重点学校和重点课题,总结推广我市首届中小学德育创新奖的成果,促进德育科学实验研究上新水平。
三、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整合利用*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人文生态育人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校园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利用我市百年老校林立等有利资源,以创建“书香校园”为抓手促文化育人环境的形成。总结、推广有关区和学校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优化。
(二)拓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学校的人文生态环境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结合“公民道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