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纠纷、赔偿等事件的发生不高于去年水平。
(2)注重医疗规范,加大检查力度。继续坚持“医疗质量评估制度”,评估专家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对各科病史进行抽查和评估,要求住院病案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3)力争26个质控中心的检查项目保持优秀水平。
(4)加强内涵建设,尤其要注重环节质量、综合质量的提升。
2.完善、落实医疗、护理各项制度,并着力于贯彻执行,责任到人。
3.加大各级医务人员各种制度、业务的培训力度。鼓励临床科室应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
4.提高门急诊中高级医生比例,鼓励中级以上医师开设专科门诊。
5.加大各级各类治理干部的培训,提升规范治理的水平。
6.加强业务学习,坚持每月一次全院业务讲座和不定期专题学习班。
7.完成市、区卫生局下达的总量控制及各项医疗质量指标。依据沪卫医政(1997)29号文及沪卫医政(2003)150号文,结合本院情况拟订《关于加强2003年医疗质量治理目标》文件中的各种率。
8.强调科室内部抓好“三基”,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对于有成效的工作方法要予以坚持、推广。
三、推进医疗水平,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力度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将围绕提升整体综合实力的总体目标,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在请进来、走出去上下功夫,在激励机制上,进一步向知识、人才、风险倾斜,从而形成氛围、激励队伍、构筑学科高地,推进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全面发展。
1.重点扶持心内科、妇产科等2—3个重点专科,保持同级同类医院的先进水平。
2.以科研为抓手,加快学科建设。支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启动和实施工作。在科研质量上有所突破,争取国家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4—6项。
3.增加投入,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立足本院培养、鼓励短期学习、重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培养、引进、联合体托管等形式,提高高级卫技人员比例。
4.支持市、区卫生系统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建设。
5.中级以上继续教育完成率>85,职后教育及格率>50,选送去三级医院进修人员10名左右,教育经费支出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组织医技人员“三基考试”(医疗护理常规),一次参加率100,合格率100。
四、做到“五个合理”,控制医保合理适度增长
1.以查“五不合理”为抓手,切实控制医保增长幅度,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从而使病人满足,医院满足,医保满足,政府满足。2.组成专家督查小组,每月自查、点评。
3.奖惩并举,个人挂钩。使每个医务人员从根本上树立规范合理的医保意识。
4.力争药品比例再下降1—2,列入科室考核目标。
五、加快信息建设,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进程
1.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完善医院网络建设。
2.完善社保卡与银行联网收费系统。
3.加快中心机房建设,争取3月底完成,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六、着力打好基础,启动新一轮的医院建设
1.完成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
2.上半年完成过渡门急诊的装修、启用。
3.启动医院中心广场的建设。
4.新门急诊大楼动工兴建。
5.做好制剂楼、高压氧舱、变电所等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