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计划中农业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提出了三个具体指标:第一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出“十五”期间要转移4000万农村劳动力。第二是到“十五”期末,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应该降到13。“九五”期末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到16,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所需要解决重大问题,是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的同时,必须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比重也相应下降,这样农民才能富裕起来。第三是要保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今后五年内平均每年增长5。“九五”《纲要》的要求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4。“十五提出要增长5,这既是一个很鼓舞人的目标,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目标。总体上看,要实现这三大目标难度都非常大,因此,必须认真地贯彻好中心对实施“十五”计划提出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关于新阶段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就是三句话,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1、新阶段提法的由来。从1998年以来,中心对农业农村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视,1998年10月中心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这个判定,就是1998年10月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依据这个判定,中心在1998年底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时,明确提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
2、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实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这和现在提出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有什么区别?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这次结构调整,它的着眼点不是数量方面的调整,而是品种、质量方面的调整。以前的调整就是多种一点什么,少种一点什么。这种调整过去有作用,现在有作用,将来仍然要发挥作用。但这种调整有很大的局限性,调整的范围很有限。比如,依据经验判定,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应保持在16.5亿亩到17亿亩之间,调整的余地就是5000万亩左右。但是战略性结构调整就大不一样,在22亿亩的播种面积上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调,就是把那些不适销的低质品淘汰出去,换成优质高效的品种,换成受市场欢迎的品种,不仅耕地上可以调,林果业产品可以调,畜牧业、水产品都可以调。所以,着重于品种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的调整是无所不在的,调节的余地就非常大。第二是作为战略性的调整,现在就可以做一些过去想做、但没条件做的大事情。比如说,这次《纲要》明确提出要使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提高到35。假如连人吃的粮食都不够,那畜牧业当然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纲要》提出要扩大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说明农产品除了保障人们的直接消费之外已经有大量剩余了,已经有条件用比较大的力度来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了。
3、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从提出新阶段到战略性结构调整,再到今年中心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顺这这个线索,可以看出中心这几年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农村工作计划
工作要点 工作安排 年度工作计划 财政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 党委工作计划 安全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计划 计划生育计划 社区工作计划 农村工作计划 医院工作计划 个人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工会工作计划 卫生工作计划 建设工作计划 公司工作计划 环保工作计划 民政工作计划 幼儿园工作计划 统计工作计划 物业工作计划 行政工作计划 粮食工作计划 劳动工作计划 学生会工作计划 旅游工作计划 司法工作计划 物价工作计划 后勤工作计划 城管工作计划 教育工作计划 国土工作计划 商务工作计划 财务工作计划 广电工作计划 质监工作计划 医务工作计划 地税工作计划 交通工作计划 审计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活动计划 团委工作计划 销售工作计划 少先队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