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到4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85元;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形成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二、三产业发展 坚持“工业兴镇”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优纺织、化工、建材、皮革等支柱产业;加快信息化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镇工业布局,使土地、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着重建设好“三大工业园区、一个商贸市场”(东南新工业园、纺织工业园、新济路工业园;镇区集贸市场)。要大力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场功能,尽快在全镇形成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商品集散地。 依托全镇工业现有设备及规模优势,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到2010年,要以项目对接、合资合作方式招商引资,新增4万锭精梳棉纱生产规模,使纺织业总量达到10万锭,形成豫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纺织园;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建成一家年产加工能力2万吨冷鲜肉制品企业;同时,建立招商引资长效机制,采取环境招商、政策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等渠道和形式,通过强力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创建合作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和吸引企业民间资本、外来资金投入工业,争取更多更大规模的项目落户我镇。“十一五”期间,要争取到10—15个较大规模的项目;产值超亿元企业要达到3—5家,以工业化带动全镇经济长足发展。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新型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实现日用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带动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第三产业发展。 (二)统筹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发展壮大畜牧、特色种植等主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区位特色农业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 业,突出抓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设沿新济路、209国道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围绕奶牛、生猪、蛋鸡三大优势畜禽品种,按照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要求,在全镇推行标准化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继续领跑全市畜牧养殖业。2010年,全镇无公害产品达到6个,无公害基地达到10个,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同时,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扩张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培养企业家队伍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坚持小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小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到2010年,使镇区居民占到全镇总人数的30%左右,把梨林镇区建成“都市村庄”,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农村工作计划
工作要点 工作安排 年度工作计划 财政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 党委工作计划 安全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计划 计划生育计划 社区工作计划 农村工作计划 医院工作计划 个人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工会工作计划 卫生工作计划 建设工作计划 公司工作计划 环保工作计划 民政工作计划 幼儿园工作计划 统计工作计划 物业工作计划 行政工作计划 粮食工作计划 劳动工作计划 学生会工作计划 旅游工作计划 司法工作计划 物价工作计划 后勤工作计划 城管工作计划 教育工作计划 国土工作计划 商务工作计划 财务工作计划 广电工作计划 质监工作计划 医务工作计划 地税工作计划 交通工作计划 审计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活动计划 团委工作计划 销售工作计划 少先队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