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农村工作计划 >> 正文
政策性农保安排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险企业加快拓展县域和农村保险市场,增强经营发展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扎实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继取消农业税、实行直接种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后,采取的又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农业灾害频发地区,由于农业风险保障比较脆弱,各种自然灾害往往给广大农民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农业的稳定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有利于农民在市场机制下防范、转移和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有效保障灾害之年农民收入和生活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推广,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市财政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人保财险 市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保 分公司营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 年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保费补贴范围、保费费率和分担比例,同时,暂定由中国人保财险 市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保 分公司营业部具体承办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目前,国家和省、市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补贴已按一定比例预拨各县(市)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抓好宣传发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取进村宣讲、印发明白纸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积极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和知识,让政策进村、入户,切实增强农民保险意识,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二是搞好专项培训。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新任务,涉及学科多、领域多。为解决目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既懂农业知识又懂保险知识的人才短缺的现状,各级要重点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及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农业保险政策、常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每个参保行政村至少有一名懂农业保险知识、解相关政策的专业人员,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情况调度和调查研究。各级要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调度制度,加强情况调度和信息搜集整理,深入基层,解农民呼声,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检查督导。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办法,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三、加强领导,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取得实效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政策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等。各级财政、农业、畜牧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层层落实责任,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承办保险公司要进一步树立保险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按照“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原则,严格按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做到公开、公正赔付。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依法查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村信用社票据兑付计划
       农用车辆管理安排
       加快乡村邮政发展的计划
       支持农业项目建设安排
       强化乡村消防规划
       开展农业普查的实施规划
       设立健全乡镇救助体系的规划
       农副产品生产发展计划
       农村卫生院急诊科管理计划
       社区居委会年终总结
     
    贯彻两个条例理论文章
    广电局职称评估个人总结
    收费站收费调研会议发言
    教师节出色演讲稿催艳桃李魂自芳
    全镇度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奖…
    选调生培训班结业仪式讲话
    中俄朝晚会串联词
    民政局深化解放思想管理讲话
    镇党建会议讲话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工作意见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惠农政策宣传活动安排意见
    加强惠农政策活动方案
    落实惠农政策活动工作方案
    日光温室创建政策扶持工作意
    新农合补偿政策工作意见
    人口和计生利益政策实施意见
    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教导活动
    扶贫开发各项政策部署工作
    农村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