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内部不团结。二是晚上很少有居民来社区居委会要求提供服务,晚间错时工作制成效不大。同时,因社区干部多为女性,夜间值班给她们带来很大不便;制度中的补休规定又因为工作量大,人员少,时间紧迫难以执行,更使社区干部身心疲惫。
6、社区干部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新招聘录用的社区干部,在社区工作 >经验上有待积累和提高。而目前老的社区干部又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目前,我区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社区建设要求之间的尚有差距,广大社区干部都渴望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二)、加强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新的社区治理体制。针对当前社区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责权利不统一的情况,建议学习上海等城市社区建设的好做法,理顺和规范社区各组织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治理单位“四位一体”新的治理体制。这种体制下,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现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社区工作站是社区行政事务的执行主体,属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履行本社区内各项行政性事务;业主委员会是物业治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按照“民主、自治、自律、公益”的原则对物业实施治理的组织,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物业治理单位是依法定程序设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经营物业治理业务的企业性经济组织,是对居住物业实施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治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各组织之间关系明确,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搞好社区治理。
2、强化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当前,我区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急需各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和支持。为此,各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深入社区加强服务与指导,利用自身的优势从物质上、人员上、指导上、协调上大力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评议监督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评议会,由社区对各职能部门服务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以促进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服务社区。
3、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社区沉重的工作负担,严重制约了社区快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挫伤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尽一切可能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工作任务,使社区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一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区属各部门、各单位,凡拟将其组织机构、社区挂牌、考核评选、办班培训、专项调查、报刊征订等事项以及社区职能以外工作进社区的,应持上级有关文件和具体实施意见,向区社区办提出书面申请,报区委、区政府批准后,按“费随事转”原则,委托给社区,未按要求申报审批的,社区有权拒绝或不执行。二是严格控制会议,凡需社区干部参加的工作会议,能并的并,能不开的不开,必须开的,压缩会议时间。精减材料报表,杜绝重复、无效、流于形式的材料。三是改进考核检查。将现有对社区工作各项考核、评选、检查统一纳入一个考核体系中,改进考核标准,把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的满足度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对非凡情况需临时检查的工作,必须上报区有关部门批准。
4、完善社区干部教育治理机制。针对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社区建设要求之间的差距凸显的问题,建议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通过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治理和教育,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能适应当前社区建设的需要。一是完善选聘机制。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分街道和社区两个层面对社区干部每年进行1至2次考评,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评结果要公开。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干部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资奖励。三是完善培养机制。一要建立年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