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按照区委“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要求,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克服宏观环境趋紧、特大震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认真把握试验区建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继续深入贯彻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20*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现代服务业能级不断提升。年内对《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实施《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1%,比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大力发展都市文化旅游业,重点打造特色街区“五朵金花”,琴台路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成功举办了国际通讯节、国际美食节、成都购物节等系列品牌节会。着力打造三大商圈,加快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和大型商场的规划和建设,全区年内新增商业商务面积63万平方米。二是都市型工业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全区年内完成工业投资2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9.8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85.8%,比上年同期提高46.8个百分点。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由生产性园区向总部型园区转变,工业总部基地新引进总部企业42家,总投资21.2亿元,总部企业总数达99家,全年税收突破1亿元,荣获“中国总部经济杰出贡献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9.7%,比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二)“三个集中”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工业集中发展区全年完成投资15.5亿元,建成厂房及配套设施27.6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87家,工业集中度达到88.9%;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136万平方米,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112万平方米,1.1万农村居民入住新居,集中居住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股金、租金、保金等稳定收入占农村居民总收入的1/3以上;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成效明显,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2万亩,规模经营率达90%。“青蒲对流”不断深化,青蒲农投公司为蒲江现代农业项目融资1亿元,小城投公司引资5800万元。
(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区继续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机制、整合力量,推动153个重点项目年内实现投资126.7亿元。按照“四个尽快”的要求,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模具产业园一期、瑞联电气、名人城市酒店、宏达国际广场、鼓楼世家等项目相继竣工;宽窄巷子如期开街,富力熊猫城二期、优品道、时代春天、工业总部基地三期、绿舟创意产业园及税源总部基地等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611所平台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32厂民品基地、一航民机项目相继奠基;爱美高项目年内已实现基础开挖。
(四)开放合作保持良好态势。全区全年引进市外资金95亿元,同比增长30.1%;实际使用外资6.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完成外贸出口6.3亿美元,同比增长61.9%。震灾后两个月内,我区即先后与深圳海洋王公司、大中华停车场等重大项目开发业主签订投资或增资协议,投资总额逾100亿元。积极参与“西博会”,精心组织“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推介会”,项目签约金额达81亿元。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组建国有投资建设发展公司和城乡建设发展公司,成立中小企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