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沟通情况,研究措施,作出部署;二要共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行业(区域)工资集体协商资料台帐,完善企业与工资集体协商相配套的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续订等程序;三要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尤其是要组织以劳动监察为主体,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成员单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对企业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的联合视察和执法检查,促使企业全面执行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四要对企业贯彻《劳动合同法》、《省集体合同条例》和《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联合督查调研,分析研究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形势,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工资集体协商的参与度。在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指导企业组织召开工资集体协商专题会议和职代会(职工大会),并形成会议纪要。建工会的非公企业职代会的单独建制率年要达70%以上,年要达到80%以上,年要达到90%,其他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以村或园区为载体的区域性职代会或行业性职代会。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职工协商代表要经职代会选(推)举,集体合同(草案)要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企业要建立健全由行政、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的集体合同督查小组,定期对企业履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向职代会报告。
(六)进一步强化和谐创建,努力建立共建共享的企业利益分配机制。要深入开展以评选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十佳关爱职工企业、企业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定为内容的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促使企业全面执行《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省集体合同条例》、《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形成共建共享的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各级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用上下联动、分级评比表彰的方法进行,并要向工业集中区拓展,并不断加大和谐创建对企业和企业业主、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先进评比的影响度。在创建活动中,一方面要教育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积极支持和参与企业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内部管理的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工资协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企业主主动关爱职工,充分保障职工利益,尤其要主动深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经济待遇,确保一线职工工资收入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政府工资指导线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而合理合法增长,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各项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