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⑶学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是:“提高学历、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的事业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提供各种条件为思想好、业务上进的教师铺就成功之路,使他们成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对市县命名的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并鼓励他们保持荣誉,不断进取,同时,千方百计争取机会让教师参与各方面的创名活动,力争在省、市、县的名师评选中有我校教师3人以上。积极做好教育人才开发与服务工作,认真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即:争当优秀教师,创造一流业绩;争当教育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人才工作一流环境。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从教环境。
⑷各年级尤其是中高年级实行教师优劣由学生评议的办法。从2006年起,每年度评选出各年级、各层次中爱事业、满负荷、高效益、多成果、人气旺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非凡的奖励,而且,一年安排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
⑸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大力表彰奖励优秀班主任。学校将制定《优秀班主任评价标准》,并提高优秀班主任的津贴,鼓励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工作效益。
⑹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要达到60以上,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要达到80以上。对参加学历培训而工作又出色的教师要专门予以奖励或报销一定的学习费用。
⑺继续深入学习、解读并实践新课程。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外出培训教师回校作专题汇报、骨干教师轮流作教学经验介绍等形式,使全校教师在各种学术研讨中吸收、消化新的教改信息和教育理论,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学校将继续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加大力度,改革优化集体备课制度,杜绝教学懒惰。提倡教师把精力放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发展的全方面。教科室、教导处要组织教研组及全体教师展开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研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生动”的教育氛围,努力构建“平等、自主、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三研”、“三课”、“三比”活动(研究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教法、学法,研究考试信息;说课,讲课,评课;比教学技能,比教学效益,比教学研究能力),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将精心组织观摩活动以及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优秀课题的评选活动,不断总结新课程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的教改经验。“三优”成果(优质课、优质“案例评析”和优质课件)力争在国家、省、市、县获奖并在《走进新课程》、《射洪教研》等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
7、德育工作
⑴学校德育处、团、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各阶段德育重点,幼儿园和小学要狠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要狠抓道德品质教育。要开展“向不文明行为离别”、“校园无纸片”、“文明示范岗”等活动,抓好学生爱校尊师的教育
,抓好学生参与学生治理的工作。树立学生中各类标兵,使全校学生各自都有目标,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收集、追踪我校毕业学生情况,编印出我校历届毕业生中优质人才的名册。(德育处牵头,教导处共同协办。)⑵建立特长生、特优生培养的考核机制。“让学生个个成才,让家长人人满足”是我们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将把特长生、特优生的培养指标落实到人,有计划,有地点,有时间,有奖惩措施。教导处和德育处要密切配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特长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