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其中对现初三(毕业年级)在校生,原则上在2009年2月中旬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今年的具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2009年11月开始,在全市100所左右初中进行实验,边推行、边完善、边积累经验。11月底,召开由各县市区及部分试点学校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完善教材,探索有效途径。
第二阶段:从2009年12月开始,在所有初中推开。12月底,召开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先期试点学校和实施学校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进一步完善教材,探索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的经验。
第三阶段:从2009年新学期开始,纳入正常,即在初二下学期和初三上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将在10月底、11月底分两期对全市所有初中准备担任此学科教师和教育局、教研室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各县市区和各初中学校要提前作好教师的选配和课时调整准备。
四、保障措施
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工作,要从领导、机构、人员、制度、措施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将该项教育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市教育局成立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市初中学校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的统筹规划、指导管理等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并健全相应的机构,整合管理与科研方面的精干人员,明确责任,加强指导,狠抓落实。
要加强课程评价和管理。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共4个学分,计入地方课程学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由各初中学校制订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学生修习该课程的情况,纳入中考,作为综合素质认定的重要依据。该课程的修习结果应以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形式呈现;没有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的学生,其课程修习学分不能超过2学分。课程修习学分不足2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b等及以上等级;课程修习结果不足4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a等;未修习该课程的,不具备毕业和升学的资格。学生的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成果,应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档案中;中考报名时,同其它标志性成果一起,一并放入学生标志性成果袋中。各县市区、各初中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考核与评价办法,并将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作为对学校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
各级教育部门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介和理论学习、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大对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教师、学生转变成才观念,充分理解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初中学校尤其要注重对家长的培训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转变家长的观念,引导其正确认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传授其科学的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方法,帮助其指导子女在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要强化督查,确保落到实处。市教育局将把各县市区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取得的效果,作为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随机督查和专项督导。各县市区也要将初中学校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情况纳入对初中学校的年度考核,将初中学校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情况与升入普通高中情况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初中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课时工作量在计算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学同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