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正文
技工学校度总结和思路

明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与“六面红旗”评选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开展学生体育健康达标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质量。建立校内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一些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活动,校内举办了冬季公路越野赛、篮球赛、广播操赛、象棋赛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特长和竞技水平。进一步健全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做好学生饮食卫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切实做好学生预防近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德育课,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训练活动,指导学生有效纠正心理健康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依法治教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和隐患工作。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经常性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为了使法治安全教育工作更进一步,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积极做好培训、鉴定工作

一年来,我校共开展社会、机关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培训6期共320人、教师计算机考核216人。 开展技能鉴定545人,其中初级330人,其中中级215人。初级获证人数325人,中级获证人数215人。其中食品检验员为首次鉴定。我校还积极申报温州市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10月份获批,2008年开设维修电工、美容美发、市场营销3个工种,于10月15日—31目开始招生,前招收维修电工44人(其中139的35人)、美容美发60人(其中139的55人)、市场营销5人(其中139的3人)。农村预备劳动力教学班于11月3日举行开学典礼。今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有所提高。

五、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

今年,在主管局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调入3位老师,正式聘请4位老师,使我校师资瓶颈现象暂时得到缓解。10月份投资40余万元增添一个高级机房,缓解学生上机和日常培训压力。10月份还与东内、东外村签订了学校操场外291平方米的征地协议,使学校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成绩对我校而言,弥足珍贵,哪怕是一点点成绩,对我们来说都是亮点。因为制约我校办学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仍然不容勿视。

1、师资严重短缺,尤其是数学、体育、电工电子、财会等专业课老师没有,尤其是拳头专业老师难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校园氛围建设。

2、经费紧缺是一直困绕着学校的发展。虽然经过马拉松式的争取,县政府取消了40%的地方教育调解基金,但作为政府大力支持的职业教育学校,我们从没有得到任何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笔经费,同时还得上缴5%的营业税,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得学校教学装备一直难以提高。

3、职业教育的大政策、大氛围是好的,但地方政策、氛围不利于技工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oo七年的工作思路

1、 办好浙江工贸学院成教院的成人大专班、实现与浙江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联合办学。

2、 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创”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新局面。

3、 继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4、 尽力控制流生,尽快建立有关控制流生的制度建设。

5、 办好温州市农村预备劳动力教学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校计划
       绿色学校创建最新计划
       中学校本培训计划书
       学校总务处新学期计划
       实验高级中学学校计划
       城市中学新学期学校计划
       学校新学年计划
       学校教导处计划
       绿色学校创建计划
       职工子弟学校少先队计划
     
    农村200年合作银行总结
    国庆节集体婚礼上的致辞
    质监局民生教育发展报告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学习心得
    村庄环境整顿结对共建活动方案
    市公路管理上年报告
    科技局实绩目标发展状况自查报告
    青龙三星口初级中学3月份总结
    教师假期政治学习报告
    小说新闻发布会讲话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远程教育加强农民科技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学校安全单位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教育局发展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教育局加强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学校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