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力量,协调联动,狠抓落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学校建成全市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科学制订“工程”总体规划。布局结构调整规划需整合撤销的学校,不再列入“工程”实施范围,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2.统筹安排,均衡发展。整合项目和资金,把“工程”与国家、省、市正在实施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布局结构调整及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教育专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均衡。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工程”全面展开的同时,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优先顺序,重点解决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高烈度区、人口稠密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安全改造及其他地区的d级、c级危房改造。
4.严格标准,确保质量。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以及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中小学校舍的选址、勘察、设计和建设,确保安全、经济、实用和适用。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对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主要任务: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年完成加固、改造规划3年总工作量的30%年完成3年总工作量的60%年完成3年总工作量的10%
三、实施范围和主要环节
(一)实施范围
工程”覆盖全市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二)主要环节
1.全面进行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力量,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现有校舍进行逐栋排查,按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出具校舍安全排查报告。根据排查结果,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对校舍逐栋鉴定,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凡是没有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建设和建筑管理基础资料缺漏严重、建设程序不合规范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依据排查、鉴定结果,为每一栋校舍建立安全档案,纳入全国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校舍基本安全情况,并据此制定“工程”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年9月25日前,各县(市)区要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的排查鉴定(年 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可不再重新鉴定)
2.科学制定“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按照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和结构的工作要求,制订校舍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