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对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生产规模跨地区拓展,带动了周边县域的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年受表彰的310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受表彰一年来辐射农户33万户,比上一年增加了10%,辐射面也大大增加。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农民提高了科学生产技能,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搭建了农村科普社会化平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以来,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得到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农业科研院所的支持与合作,搭建起农村科普社会化平台,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科普资源,推动了农村科普工作的进展。*年受表彰的辽宁省普兰店市元台镇利兴村蔬菜协会使用奖补资金20万元作启动资金,争取到镇政府等各方面支持170万元建立了辽宁省第一家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中心,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拥有培训室、实验室、质检室、图书室、电脑室等设施,常年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技和文化。
——促进农产品流通。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学习科技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少单位还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意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生产及产品流通,建立了产品销售流通网络。*年受表彰的广西宾阳县黎塘莲藕专业协会得到奖补资金后,建立起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年交易8000多万公斤,成交额上亿元,成为广西县级最大的民营莲藕蔬菜批发专业市场。同时成立“农技协服务大院”,开通农业科技网站,发布莲藕供求信息,积极为会员引进品种和莲藕销售穿针引线。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开展,推动了一些受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他们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经统计,受表彰单位共有注册商标868个,40%获得国家级产品质量认证,54%获得省级产品质量认证。还有的单位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努力与国际化接轨。
——开发乡土人才,改变农村科普人才结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长期扎根农村,推广先进品种技术,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进行现代农业示范,他们常年为农民传授科学生产方法,讲授科学技术知识,成为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广大农民说,过去是城里人来农村传授科技,现在是本乡本土的能人现身说法。这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的科技培训来自生产、经营实践,是农民之间的交流,农民易于接受。*年受表彰的310个表彰对象一年来开展科技培训共计9310次,培训农民37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8%,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改变农村科技人才结构,提高了农村科普人才比率。
——发挥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科普传播。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主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创办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园)、举办群众性科普活动等方式,长期在在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传播工作。他们常年在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的地区克服了语言文化差异、人员不足、任务重待遇低等困难,不辞劳苦地面向回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给予了强力支撑。据统计,受表彰的2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针对民族地区地方特色开展了技术培训730次,科普讲座201次,使34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受益。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创建了科普示范基地184个,组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