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是:
——突出空间拓展和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主攻平台建设。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制订实施“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经济开发区扩容规划编制。启动扩容区块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加快开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园首期2.8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引进科技孵化、生物医药、软件外包、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玲珑、太湖源、横畈、高虹、於潜、昌化、龙岗等重点区块完成扩容前期工作。全年完成平台基础设施投入3.6亿元。加大扶持力度,建设2-3个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新建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以上。落实重点工业功能区“进出”机制,实行“一区一年一考”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增补退出。
强化招商引资。实施“主攻大好高,招引500强”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招商。完善驻点招商机构布局,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精心策划活动招商,组织开展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5次以上。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的评审、推进、监督问责和即办即奖制度 。强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民引外,鼓励企业嫁接改造、增资扩股。全年实际引进内资33亿元,其中*市外资金1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坚持“选商择资”和“招才引智”并举,全年引进实用型紧缺急需人才600人。
注重扶优扶强。启动“百亿产业、十亿企业、亿元纳税大户”三年扶持计划,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千万元企业培育计划,新增规模企业80家,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总量的56%以上。加强企业上市工作,扶持万马电缆、帝龙新材料、浙江国旅集团等企业上市。推进杭氧、杭叉、西奥电梯、南都电源、杭重机械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凤起机床、汇锦梯尔、千秋环保设备、华锦特种纸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促进产业集聚,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比重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建设省级科技孵化器,加强与浙江林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继续推进国家火炬计划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省复合装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电线电缆区域科创中心和*市电线电缆、节能灯、精密元件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6家,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5%。加强专利申请工作,全年申报专利350项,专利授权数160项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省级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3个、省级名牌3个,力争实现中国名牌零的突破。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强市。
——突出农业增效和富民强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化农业产业建设。围绕打造“大都市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制定实施“强龙兴农”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和发展“东竹西果中畜牧”的农业产业格局。完成退化雷竹林改造和山核桃林生态化经营各1万亩。建成生态畜牧养殖小区5个,大力推广方格簇营茧技术,实现牧业产值6.5亿元以上。积极培育香榧、杨桐、柃木等新兴产业,制定实施6亿元香榧产业发展规划,全年扶持种植香榧12万株,发展杨桐、柃木设施栽培800亩。完善“四位一体”的农业经营体制,新增农产品行业协会1个、农业龙头企业5家,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个,专业大户达到500户。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