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财政工作计划 >> 正文
地税局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计划

化为立身做人的素养,全面打造素质优良的财税干部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保增长,充分挖掘财税收入增长空间

    把保增长作为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利用体制优势,努力培植地方税源和财源,确保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政策引导,根据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调整和优化财税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扶持、财政贴息、财税优惠等措施,着力促进企业出口和扩大投资,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积极推动经济方式转变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目标管理为出发点,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归并和分析,及时更新和充实纳税人的征管信息,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不断优化税种结构、税源结构、税费结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全面贯彻落实营业税新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征管;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工作,贯彻落实部分行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依托信息化推进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工作;稳步推进车船税保险机构代收代缴工作;全面掌握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实施动态管理。积极稳妥做好社会保险费降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劳动社保部门信息数据即时交换与共享。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拓宽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和征收渠道,强化对非税收入征管的监督检查。

    (二)控支出,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节约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事关财税工作全局。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在预算安排上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经常性专项经费“零增长”,会议费、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费“零增长”。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压缩一般项目资金,确保续建、重点及与发展影响大的项目资金。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规范津贴补贴管理,健全会议费管理制度和招待费管理制度,加强车辆经费管理和办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追加支出预算,没有很特殊的理由一律不审批追加支出经费,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要将财政支出的重点用于民生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就业就学就医、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需要。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投入。

    (三)强管理,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把深化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积极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加强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完善体制管理办法,促进镇(街道)之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面,为全面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积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卫生局加强财政审计发展计划
       财政局加强档案规范管理计划
       财政局财税体制建设发展计划
       财政局加强人事教育计划
       财政局加快反腐败教育计划
       教育局加强财政发展计划市
       财政局发展反洗钱计划
       财政局发展银行会计结算计划
       财政局发展医疗保险改革计划
       财政局创新财税征收管理计划
     
    企业车间生活会发言提纲
    全省耕地保护会议讲话
    电力实习总结
    奖惩兑现会议讲话计生
    村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国税局双拥经验材料
    供电公司领导干部事迹材料
    廉政与创优座谈会讲话稿
    庆祝教师节活动串词
    规划局加强廉洁自律工作安排
    环保局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地税事业发
    致广大地税干部职工一封信
    经贸局加强经济平安管理交流
    农业局加快产业化建设交流材
    劳保局加强先进性教育交流材
    税务局加强财税稽查交流材料
    教育局加强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招商局加快招商引资交流材料
    财政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