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为立身做人的素养,全面打造素质优良的财税干部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保增长,充分挖掘财税收入增长空间
把保增长作为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利用体制优势,努力培植地方税源和财源,确保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政策引导,根据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调整和优化财税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扶持、财政贴息、财税优惠等措施,着力促进企业出口和扩大投资,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积极推动经济方式转变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目标管理为出发点,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归并和分析,及时更新和充实纳税人的征管信息,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不断优化税种结构、税源结构、税费结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全面贯彻落实营业税新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征管;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工作,贯彻落实部分行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依托信息化推进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工作;稳步推进车船税保险机构代收代缴工作;全面掌握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实施动态管理。积极稳妥做好社会保险费降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劳动社保部门信息数据即时交换与共享。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拓宽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和征收渠道,强化对非税收入征管的监督检查。
(二)控支出,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节约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事关财税工作全局。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在预算安排上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经常性专项经费“零增长”,会议费、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费“零增长”。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压缩一般项目资金,确保续建、重点及与发展影响大的项目资金。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规范津贴补贴管理,健全会议费管理制度和招待费管理制度,加强车辆经费管理和办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追加支出预算,没有很特殊的理由一律不审批追加支出经费,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要将财政支出的重点用于民生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就业就学就医、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需要。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投入。
(三)强管理,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把深化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积极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加强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完善体制管理办法,促进镇(街道)之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面,为全面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