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主体的做强做优;研究出台政策措施,支持节庆会展业,促进一产向二、三产延伸;进一步推动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重视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制定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县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节能产业发展、节能降耗及减排工作的财税支持力度。
(二)牢固树立可用财力观,优化结构抓收入
在组织收入上,紧紧围绕有效地组织收入、组织有效益的收入,加快从传统的征管模式向做优结构、做大地方蛋糕转变。一是着力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加强宏观经济税收包括宏观税负、税收弹性、重点税源行业税收分析,及时发现税收政策、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问题,为党委、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信息;深化税源间接控管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工商、统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注重案头分析,制定纳税评估考核办法,加强行业评估和日常评估;继续调整部分粗放型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着力推进“退低进高、腾笼换鸟”;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两个条例,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户和外商投资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管力度,全面巩固地方税种征管成效;推行建筑营业税项目管理,利用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软件,努力实现营业税源泉控管;继续加大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同时涵养个人所得税税源,抓好个人收入12万元以上的纳税自行申报工作。另外,加强农业二税税源的摸底调查工作,实行税源动态管理;按照省财政厅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要求,发挥契税“把手”作用,全面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二是着力优化政府财力结构。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各项规费平稳入库,稳步增长:密切关注并及时研究解决本县新的社保费征缴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巩固“五费合征”工作;国、地税部门加强有关数据和情况交换,强化两项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研究完善残保金代征管理办法,保证残保金收入的稳定增长;运用稽查、评估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大规费清缴力度。强化部门协调,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广告资源有偿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收入等政府资源性收入管理。继续做好“新版非税征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争取使20*年能成功运行该系统的单位覆盖面达到80%,进一步提升我县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三)牢固树立和谐发展观,新增财力聚民生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努力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发展目标。一是强化对“三农”的投入。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继续落实对农民的直补政策,对标准化圩区、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财政扶持,对农业科技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完善财政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转移支付办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发展,重视弱势群体的公平教育。三是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抓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优待老年人的各项政策措施。四是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采取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