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们将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参与财政各项改革,按照市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调查研究,转变监管理念,主动研究我市经济建设领域重大问题,充分整合现有政策资源,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好务。
(一)继续加强国债资金及其项目管理
1、深入领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改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作为努力向省里争取国债专项资金及基本建设项目的重点。积极申请豁免国债转贷资金。同时,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积极督促国债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
2、加强国债资金监督检查和重点项目跟踪问效。第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第二是积极参与国债投资项目的工程招标等前期工程,加强国债资金的使用监督;第三是加大对国债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国债资金的专项检查工作,我们将组织县到乡镇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的专项检查,保证资金落实到项目,防止损失浪费,确保国家资金的安全,充分发挥国债及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第四是积极参与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债转贷资金还贷方案,降低财政风险。
(二)切实落实各项财政惠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财政经建工作的重点。我市拥有****多万农村人口,“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经建工作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努力做好种粮农民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粮食最低价收购、通乡通村公路及农村客运站建设等支农政策的落实工作。
1、研究建立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逐步与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轨。粮食增产和种粮农民增收一直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点。但长期以来二者很难兼顾,粮食多了,粮价下跌,会影响农民种粮的收入,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谓“谷贱伤农”。破解这个难题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这个中心,综合考虑粮价与农资价格变动两个因素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2009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工作虽然成绩显著,得到了农民朋友、人民代表和各级政府的肯定。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制度和措施上进行改进和完善。2009年我们将深入调查,进一步完善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建立起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的长效机制。中央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了价格杠杆的作用,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迅速恢复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策执行两年以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稻谷产区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时,遇到销售困难,仓容紧张的矛盾,时间愈长,问题暴露会越充分,政策执行会更加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保护农民的长效机制。
3、调整政府投资结构,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很重。建立建设资金合理增长机制,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有力的促进。我们将做好以下三项具体工作:第一是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2009年我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力争国家和省厅更多的资金投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