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总结和计划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社会保险工作实际,认真查摆改善发展环境、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整改,树立社会保险部门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服务优良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社会保险工作成绩显著,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着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较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有些业主和部分员工参保意识较为淡薄,老板不愿意为员工参保,员工也不想参保;二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难以推进。三是个别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政策观念不强,医保监管有待加强;四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正在使用的服务器及原操作系统难以适应“金保工程”的要求和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五是社会保险经办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三、2008年工作思路
    二〇〇七年,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市社会保障工作思路,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工作中心,以扩面接续、稽核、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为重点,以网络建设、基础管理作为重要内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各类保险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县社会保险事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下一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机制,认真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一是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筹措资金,精心组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不拖一日、不少一人、不欠一分,并加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管理,确保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二是认真审核做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养老保险待遇,细致、准确地审核新增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做好死亡离退休人员丧抚费审核工作。三是通过稽核、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等手段,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
    (二)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一是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整体联动,对新就业人员进行用工登记时,实行先参保后上岗制度。二是突出重点,集中精力,与相关部门配合,对多次上门仍拒不参保的单位,劳动保障、地税、工商、工会、公安、法院整体联动,充分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打一场“扩面歼灭战”。
    (三)加大稽核力度,杜绝社保基金流失。组织开展日常稽核、专项稽核和专案稽核工作,推进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一是要采取定期、不定期实地跟踪的方法,督促欠费单位整改到位;二是要加强部门联动,在中心内部联合相关科室协助整改;三是要对查出问题拒不整改的,按程序报请劳动监察部门予以处罚。
    (四)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要以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基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积极开展专项审计,以便及时发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政策,严格审批支付丧葬费、抚恤金、补充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保基金,尤其是严格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药费的审核报销。
    (五)强力清欠,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我们将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联系,加大清欠力度,提高清欠效率。对欠费、中断的单位和个人,将根据《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补缴工作有关情况的通知》(人劳社〔2008〕146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最新学光明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计划
       新闻网络部四月计划
       屯堡中学语文组春季教研计划
       it行业计划书
       银行最新计划
       新郑中专最新最新计划
       关坝中学物理教研计划
       教师三年发展计划
       大队部最新—最新学第一学期计划
       最新学第二学期教育科研计划
     
    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
    烟草局发展烟叶收购讲话
    全区庆祝建党83周年暨表彰大会讲…
    民政局思想教育讲话
    市领导分别带队探望困难群众
    军队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实行社区内职党员双重管理难点及…
    高校设计专业学生求职简历范文
    汽车站服务台双拥演讲
    县委书记民营企业调研时讲话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要点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保险业经营秩序整顿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