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建设局年总结及计划

相结合的制度,顺利完成了市运会有关城市管理的目标和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使城市“四化”建设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6、房地产管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持续发展。房管部门在继续抓好房地产法规政策落实的同时,努力做好服务,积极主动地解决好公产房历史遗留问题,想方设法理顺好当前房管中的突出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报请县政府讨论,促成了一些制度和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与此同时,积极做好“解困房”的建设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使省“十项民心工程”有关解困房工作的方案在我县得到落实。既为政府分了忧,又为民解了困。此外,根据城市化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和住宅商品化的趋势,积极引导和支持开发商开发房地产,通过改造旧城,开发高尚住宅小区,提升了城市品位。08年,商住楼开发继续保持稳中有升良好的势头,开发商住楼5处,开发面积38500平方,总投资达到785万元。
7、建筑设计、地质勘察部门主动溶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管理结构、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了主动,加强了沟通,取得了建设单位的信任和支持。工程造价部门认

真贯彻“统一计价规则,有效控制消耗量,彻底放开价格,正确引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的改革思路,实行量价分离的工程计价模式,实现了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既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又增创了经济效益,在今年建设市场有所疲软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三、圆满地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环建系统12个党支部218名党员分二批开展了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县委先进办、督导组、巡查组的具体指导下,认真抓好主题实践,促进作风的转变,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先进性教育顺利展开并取得了成效,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一是党员增强了宗旨观念,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各项重点工作全部落实,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工程、垃圾填埋场工程、体育馆配套工程、沿江路美化工程按照进度计划全面落实,工作顺利展开。二是挂勾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派出了5名党员干部驻村驻点,协助农村基层组织抓好固本强基,促进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各单位党支部倾尽所能,帮助挂扶点解决资金共3.2万元。三是全力投入抗洪抢险,重建家园工作。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期间“08·6”特大洪灾瀑发,广大共产党员勇往直前,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虽遇超百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但由于广大共产党员具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抢险救灾,全县城镇无一例人员伤亡发生,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期间,重建家园工作全面展开,环建局作为重建家园牵头部门,局主要领导迅速调集5个施工队和工程设计与管理人员奔赴回龙重灾区,日夜奋战,以最短的时间做出了建设方案,以最优的方案组织建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施工。仅回龙楼下村的建设,从重建方案出台到33套房建成灾民搬入新居居住,仅用68天。施工期间,建筑公司施工队伍的共产党员冒着酷署,战高温,吃住在工地。局主要领导天天到现场指挥、协调。使重建家园工作速度快、工期短,保证了灾民在中秋节搬入新居居住,创造了新丰史无前例的建筑业绩,其重建家园的方案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的好评,并指示到河源、韶关等地学习。凸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一小学开学计划
       系学生计划
       小学教导处计划
       中心小学教导处计划
       大学生新学年计划
       实验小学四班班队计划
       信息技术教研组计划
       初二英语晚会计划
       中学政治备课组计划
       教研室计划
     
    高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军事知识…
    酒店新春晚会致辞
    银行职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机械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致家长开学发言
    说课大班音乐活动大野狼
    副乡长竞聘演讲
    初一新生军训感受
    旅游局加强旅游消费管理讲话
    建设现场公示管理办法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作意见
    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意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意见
    基础设施建设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钢铁及金属材质基地建设意见
    循环工业园区建设意见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