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计划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3、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疾苦。
⑴解决群众生活难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对因病、因残、因孤等无收入来源的特殊困难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⑵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落实道路建设与管护责任,加快乡村公路建设。
⑶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落实工作经费,对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户家庭全部纳入医保,让生病的特困群众能及时得到医治。
⑷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加快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对因灾或贫困造成无房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彻底解决特困群众无住房或住房难的问题。
⑸解决特困群众就业难问题。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拓宽本地就业和输出就业渠道。
⑹解决特困群众子女入学难问题。落实好城乡特困家庭“两免一补”政策, 继续实施“圆梦助学工程”,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⑺解决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
五、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14、推进“中坝经验”全覆盖,扎实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借鉴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做法,全面推广中坝村、下河街经验,深入开展“五民示范”主题实践活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及时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班子,注重从回乡大学生、优秀退役军人和本村能人中选拔村“三职”干部,加强对已下派的110名村(社区)支部书记的目标管理、跟踪考核。
⑵加强阵地建设。建好村党员活动室、广播室,管好用好电教设备。健全村(社区)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推广以村支部为核心、对优秀党员挂示范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发《党员身份证》为主要内容的“1+3”管理模式,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
⑶继续深化“万名党员真情为民三个一活动”和“三深入三落实”活动。深入实施“一对一帮扶”工作,争创群众满意基层党组织、争做群众满意领导干部、争当群众满意共产党员。全面落实县委〔2009〕44号文件精神,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八难”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⑷深化“三向培养”活动。把农村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从而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生机与活力 。
⑸抓好活动载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征文、知识竞赛及演讲答辩等活动,认真总结第一、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努力构建“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长效机制。
15、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扎实落实“五项措施”。
⑴扩大公推直选。认真总结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经验,扩大公推直选范围,换届期间全面推行公推直选。
⑵认真落实“三联制度”。每名党委委员联系5名党代表,每名党代表联系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5名群众,畅通党情民意渠道。
⑶推行党务公开。县级机关、各乡镇、相如办党委必须设立“党务公开栏”和“意见回音壁”,及时向社会公开党组织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⑷实施社会评价。县委一季度将对全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工作和个人形象进行社会评价,各乡镇、相如办党委也要适时组织各方面代表对村(居)“两委”班子工作和个人表现进行“民心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晋职晋级、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要点 工作安排 年度工作计划 财政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 党委工作计划 安全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计划 计划生育计划 社区工作计划 农村工作计划 医院工作计划 个人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工会工作计划 卫生工作计划 建设工作计划 公司工作计划 环保工作计划 民政工作计划 幼儿园工作计划 统计工作计划 物业工作计划 行政工作计划 粮食工作计划 劳动工作计划 学生会工作计划 旅游工作计划 司法工作计划 物价工作计划 后勤工作计划 城管工作计划 教育工作计划 国土工作计划 商务工作计划 财务工作计划 广电工作计划 质监工作计划 医务工作计划 地税工作计划 交通工作计划 审计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活动计划 团委工作计划 销售工作计划 少先队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