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工业,以相如酒业为核心,整合散布在金溪、银汉等乡镇的近百个家庭酿酒作坊,开发白酒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扶优做强特色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生猪、葛薯、蚕桑、水果四大农业特色产业。
⑴突出发展猪业。重点抓好良繁体系和饲养小区建设。全县出栏dly、pic优质肉猪20万头,饲养ly母猪1.3万头,引进一个肉食品深加工企业,形成饲料生产、生猪良繁、规模饲养、肉食品加工等完整的产业体系;河舒、周口、锦屏、兴旺、罗家、金溪、徐家、巨龙8个中心镇各建1个200头以上的ly母猪二级扩繁场和1个人工授精站,33个基地乡镇各发展饲养ly或pic母猪50头以上的大户1户,20头以上的5户,建立1个批出栏1000头以上的优质肉猪养殖小区;帮乡部门各抓好一个批出栏500头以上的小区或大户,畜牧局、农发办、生猪办各抓好1个批出栏1000头的小区,七环、齐祥、希望各建1个年出栏1万头的养殖场或小区,招商引资引进1个万头以上的养殖业主。制定优质生猪管理标准,建立起覆盖全县的优质生猪发展协会。
⑵积极发展葛业。2009年,启动示范基地建设和完成加工厂建设。在锦屏、徐家、茶亭、诸家、黄坪、河舒、金甲、碧溪、柳滩、杨家、新河、福德等乡镇建立葛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茶亭、碧溪各建核心示范基地1000亩,组建葛业协会,制定葛业生产标准,完成生产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南充荷田薯类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
⑶巩固提升果业。重点抓好高接换种、苗木基地建设和标准生产,提升果品质量。加强水果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建立母本园、采穗园,高接换种50万株,引进、推广容器育苗新方式,建立100亩育苗中心。制定和完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14个基地乡镇各建1个1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园,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管理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全县优质果率达30%以上。
⑷稳定发展蚕业。坚持新栽与改良并重,推广新技术,提高效益。完成育苗500亩,改劣500万株,推广省力化蚕台500套,蚕茧单产突破30公斤,实现蚕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12个基地乡镇各组建1个“先锋模式”的蚕业合作社。
⑸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广中坝村的“五民示范工程”和下河街“六帮六建社区党建工程”经验,着力打造一批起点高、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县上集中精力抓好中坝村和龙蚕镇尖坡村、冯家坡村、苏家坡村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选择1个基础较好的村,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农业,宣传先进文化,推进“文明乡风”,改善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使全县涌现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
⑹创新产业培育机制。不断创新“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和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兼顾企业和农户利益,实现企业和农户发展“双赢”。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县龙头企业出资组建猪业、葛业、蚕业、果业等发展投资担保公司,县财政按1:4的标准注入资金参股,为全县专重大户、业主发展提供贷款担保。探索农业保险机制。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对四大特色产业进行保险试点,成功后全面推开。推行技术承包机制。对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实行定人、定点、定责联系特色产业示范片,开展技术承包,实行绩效挂钩。
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解决好行路难,用水难的问题,按照“政府发动、群众参与、一事一议”的原则,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各乡镇要落实乡道专职管护人员,县财政按3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