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政负责制,完善环保考核制度,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职责,完成好与上级签定的环保责任状,建立行政领导问责制,坚决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环保工作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每年能在常抓不懈的基础上,通过几项大的环保治理行动,树立环保治理形象,既要完成总量控制指标,又要实施限期污染治理,使环境质量与工作绩效挂钩,并作为评先创优和晋升的考核依据之一。
3、按照区域特点调整产业结构,搞好生产布局。农业传统种植方式向生态农业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东部和南部平原为粮棉主产区,北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西部与西南部重点发展林果种植和林牧业,积极扩大植被面积,控制水土流失,建立特色产业经济园区,保护生态平衡。工业向着城东部和南部发展,不在槐河和济河两岸沿线等水源保护区,不在城镇、居民区、文化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部署发展污染性项目,推进淘汰能源消耗高、资源破坏多、污染危害重的项目建设进程,积极建立清洁生产体系和节约型资源配置,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并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依据“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有效扼止不负责任的无序生产势头。
4、始终把工业污染防治作为环保重点。
环境污染的主源是工业,防治工业污染,必须把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全县排污总量控制,按照“加强规划,优化结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集中治理,综合防治”原则推行依法管理,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削减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污染防治工作全程监控,集中控制和总量控制,在抓好工业污染源防治中,以大、中型企业和污染严重企业为重点,民营企业为难点,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已关闭的“十五小”和“新六小”反弹,坚决控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新污染源的产生。
5、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环保监督管理。一是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重在提高素质,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二是开展全方位监察、监测,健全排污档案管理,一经发现超标排污或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严格依法查处;三是搞经常性的环保执法检查,使排污者感到管理无缝隙,执法者体验工作有压力,行为有约束,从而使企业和环保部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和谐相处,配合默契;四是将教育贯穿环保工作始终,运用多种方式,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开展环保法制教育,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