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省市主管部门关于环保工作要求,根据县委、政府“12356”总体发展战略和“121”经济工作思路,瞄准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翻三番”战略目标编制此规划。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资源、改善生态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服务,项目建设与污染防治并重,突出重点区域管理,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和管理作用。
(2)防治污染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3)项目建设与实施“三同时”并重。
(4)严格总量控制,强化达标排污和对污染实行全程监控,推广建立工业清洁生产体系。
(5)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6)切实把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规划时限与目标
规划时限:年-年
规划的总目标是:到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境教育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执法体系,环保投入比“十五”期间增加25%,投资比重能达到全县经济建设投入的10%;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在巩固和发展已有企业达标排污基础上,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十五”末有较大削减,使全县空气、地面水、噪声等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具体规划控制。(见表1)
现状分析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现状情况。
2、现状情况
“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心参与下,我县环保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
(1)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基本政策。
(2)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十五”期间多次执法检查,依法行政过程基本规范、执法力度逐步加大。
(3)环境监管体制日趋完善,建立起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大、中型企业具体实施的联营机制;环境监察、稽查、监测、统计、宣传教育体系、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等一系列制度普遍开展。
(4)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大中型企业达标排放,新建项目实行了排污总量控制,环保形象工程全面实施,烟尘、粉尘、噪声、尾气等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发生过一次大的污染事故。
(5)通过实施荒山开发,退耕还林、林果嫁接、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扩大了绿化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遏制住“十五小”、“新六小”反弹等,保护了地表水没有被污染,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但至今影响环境质量的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