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村刚刚步入发展的正轨,他实在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决定为了“*”,牺牲“小家”。他说:“在*待了三年,习惯了。再留几年,与大伙儿再努力干几年,*村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更扎实。”
到2009年12月,*在*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干了。”说到这,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的哥哥沈明儒说:“*中秋节回家时跟我讲,‘*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我再留下,我一定愿意带领*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强村、富村!’”
*,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开拓进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止歇。直到*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一张《*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及组织建设、*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遗留问题的处理、从玉菜业奠基仪式筹备及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12月30日前完成以及坚持常抓不懈的11项工作……*村党委书记金乔说:“前段时间,沈书记和我说他近来胸口闷,等有时间到我爱人所在的医院去查一查,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没想到他就这样离开了,他是累倒在*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请求给他立座雕像。”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选派单位省财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他获得了党组织的肯定,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20*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村时,当得知*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五年的,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20*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年,先后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称号,被授予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同时,在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社等1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主办的“20*年全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七届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奖”;2009年,被第九届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授予“优秀村官特别奖”。最让*欣慰的还是组织的肯定,*村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县委书记马占文在*到*村以后,一直和他联系紧密,在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这些天来,每提到*在*村的工作都不禁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人虽然走
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民、*人民,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09年11月8日,*同志追悼会在县政府礼堂举行。巨幅唁联“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格外醒目,*村数百位村民自发从20多公里外赶来,见到遗像不少村民泣不成声。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卧病在床,不顾劝阻,硬要家人把他搀扶到县城,要见*最后一面,他激动地说:“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怎么能不来送送、见他最后一面呢?”邱世兰边抹眼泪边用手中的拐杖把地捣的咚咚响:“我老了没用了,要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从追悼会场到殡仪馆沿途数里,成百上千的群众肃立路旁,洒泪泣别。“沈书记一路走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