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5月实施第三周期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通知》、自治区卫生厅《“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执行方案》和《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试行)》的文件精神与要求,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签订协议,狠抓落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领导挂帅,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实施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确保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院党委及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2006年5月8日,成立了由医院党政领导、党办、院办、医教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亲自抓,党委书记等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二、及早行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深入受援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2006年5月6日至12日,由院长率领对口支援工作考察组一行6人,先后到我院对口支援的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凌云县人民医院、凌云县逻楼、加尤两个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受援单位的情况。我们所支援的四个单位,一是边远山区,路途遥远,工作、生活环境均较艰苦;二是点多分散,;三是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五是观念落后;六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七是各受援单位发展不平衡,除凌云县医院基本建设和环境条件较好之外,其他三个乡镇卫生院均较差,要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二)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调研组回院后,根据受援单位的情况,并结合我院的实际能力,制定了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帮助受援单位加强门诊、急救、检验、感染性疾病、产科等建设,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让受援单位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提高受援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三)三方共同签订支援协议,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明确各方工作目标与任务,2006年6月3日、7日,我们分别与四个受援单位及其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共同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协议提出七大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重点。自签定协议以来,各方履行协议,尽职尽责,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工作配合协调很好。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三、克服困难,扎实实施支援计划
(一)派去业务骨干,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2006年6月15日,我院从内、外、妇、放射、检验科精心挑选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妇产科主治医师,放射科主治医师,检验科副主任、主管技师5名技术骨干组成医疗技术小组,派到凌云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随后,我们又先后派出两批共10名医师长期驻凌云县人民医院。他们是:等。他们都是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以上,其中科副主任5名,副主任医师(护师)2人。医疗技术小组人员,通过开展坐诊看病、查房、会诊、组织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演示等技术指导,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如,主治医师在妇产科工作兢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