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司法局副局长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感悟:人生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他认为“要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备,德字当先”,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以来,他时刻提醒自己的责任所在,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以一名政法干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言行举止到工作态度,力求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同志多次荣获市、区的表彰奖励。1999年因基层基础工作突出获个人三等功;因破获重大案件获个人三等功;被未央区委、区政府评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被未央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驻村指导员;、被未央区委、区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今年以来,他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作用,敢想、敢干,善于创新,勇创一流,为建设法治平安未央做出了应有贡献。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创新机制,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多元互动

同志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带领基层科全体干部,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和优势。这项机制对人民调解等非诉调解协议进行诉前司法确认,赋予其法律强制执行力,及时化解了民间纠纷,减少了矛盾激化,既是矛盾纠纷从根本上真正得到解决,又使当事人不走诉讼之路;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和纠纷解决成本,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节约了紧缺的司法资源。区委书记郭大为对启动多元化解矛盾机制成功化解一起55名农民工讨薪事件作出批示:“做得好。带着感情调解,带着责任解忧。功夫全在化解,化解产生和谐。希望同志们坚持做到底,为建设和谐社会多打基础。”仅上半年,未央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案件364件,调解成功350件,调解成功率达96.2%。

二、改变思路,促进公证律师工作蓬勃开展

同志认为公证、律师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应该服务于政府中心。选聘优秀律师主动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积极介入企业改制、重点工程建设、毁田挖沙、交通秩序专项整顿、征地拆迁、换届选举等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预防和减少了行政诉讼。每月指派优秀律师积极参与信访案件的处理,随同各级领导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审查重点项目经济合同,参与疑难案件研判,处理涉法涉诉案件,深受领导好评。在大接访、大下访现场公证处为王某出具了关于补偿协议的公证文书,使其吃了定心丸,一次性解决了生活困难补助费45000元,化解了王某越级访、进京访等一批重大疑难案件,为政府解了忧。在区政府强制拆除违章建筑活动中,组织公证人员提前对拆除现场进行清查、摄像、取证,形成第一手真实资料,保证强拆工作在第一时间顺利进行,为打击违法乱占乱建提供了可靠法律保障。仅上半年,公证处办理民事公证1708件,参加强拆18次;律师事务所代理民事案件186件,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超级秘书网

三、打破常规、实现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

同志和分管科室同志一起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新模式,前移安置帮教工作端口,将“事后”帮教扩展为“事前”、“事中”帮教,做到了“两个延伸”(即劳教场所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向所外延伸,农村、社区安置帮教工作向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
       电信巾帼岗位先进事迹材料
       巾帼科技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200女杰候选人先进事迹
       学校党校事迹材料
       乡镇优秀妇女干部先进事迹
       200再就业先进事迹材料
       食品公司车间主任事迹材料
       民营企业家创业事迹材料
       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事迹材料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队伍建设对策…
    发改局物检所总结及计划
    市思想解放当好县域经济领头羊
    博士级秘书证书
    党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报告计划
    小康村建设工程意见
    经贸日语专业
    高校学生会个人计划
    推广普通话周国旗下讲话
    法院科学发展观学习培训阶段总结
    司法行政工作指导意见
    司法所基层建设工作意见
    城市管理执法局情况报告
    城市治理行政执法局会议材料
    电力公司法律化管理交流材料
    司法局法律服务交流材料
    司法局网络监察交流材料
    司法局行政综治交流材料
    司法局行政教育交流材料
    司法局依法行政交流材料
    事迹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