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生于年月,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支持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我扎根于县村辣椒育种、良繁、生产基地,紧扣我市线辣椒产业化发展,致力于外贸辣椒新品种选育、良种保纯复壮、栽培制度更新、新兴产业创立及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这期间依据生产的不同时期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先后培育出闻名三秦的线辣椒“”品种,闻名全国的理想株型“8819”品种,国内首创富含高生物钙线辣椒“陕椒2001”品种,以及干鲜两用型线辣椒“陕椒”品种。同时,培育贮备了世界首例叶片专用型线辣椒20pf23新品系及适宜精加工专用的高色素线辣椒等新品系。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农业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厅市级科技成果奖五项以及“创造发明科技之星奖”一项。
敬业爱岗,服务“三农”
回顾二十四年来,在我不平常的人生历程中,我也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曲折与艰辛。1979年我高中毕业,两次高考落榜后便回到了家乡县青化镇孙家村,回村后方兴未艾的农村改革浪潮扫清了我心头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不久村党支部选拔我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从此我又振奋精神,结合本村农业生产实际,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和多种经营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立志要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脱贫奉献自己的力量。线辣椒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群众作务技术落后,品种老化,影响发展。为此,我围绕当地辣椒生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不少问题。在工作中,为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我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农和县上技术员请教,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后来村上又推荐我去培训进修学习,通过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基本掌握和了解了辣椒的生长规律和操作规程,初步达到了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父老乡亲的好评。1980年我得到前来蹲点的省蔬菜所庄灿然老师的器重,便吸收我参加了“陕西省辣椒育种研究”课题组,从此我便与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我被县农副公司聘请为半脱产辣椒技术员,1982年我首次受到团县委的表彰奖励,也就是这次表彰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从此,我骑着自行车,背上行李,带上学习、生活用品来到远离家乡的村,开始了我艰辛而充满希望的辣椒育种生涯。
离开家乡,来到异地,对我来讲是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此时,我思绪万千,暗下决心,今后要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刻苦学习,严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点事情。从此我与庄老师一起调查了解当地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制订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同时期白天坚持在育苗地和试验生产示范田耕作、管理、观察、记载,晚上加班学习,整理资料。为了使试验研究工作精益求精,确保大田生产万无一失,我们常常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并溶入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基地村干部和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记得有一次晚上,在远离住地的另一个村庄技术培训,回来时已凌晨十二点,夜深人静,漆黑一团,走着不由得人思想紧张,十分恐惧,小步跑到了住地。类似这样的情境不知发生了多少次。结婚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件大事,1985年正月初二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正月初七我便告别了家人和新婚妻子来到辣椒实验基地,开始了紧张的试验材料的脱粒、整理和生产指导、试验